人民币急跌百点!最近很多数据都很诡异
原上草
自从前两天公布了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外汇储备反而回升,再次回归3万亿美元的奇怪现象之后,今天公布的一些数据也很令人差异。
一个是2月新增信贷环比腰斩,社会融资增量猛降70[%],另一个是2月CPI罕见跌至0.8[%]。
跟随这些诡异数据的背后,是离岸人民币(CNH)急跌百点,一度跌至6.917的两个月新低,说明人民币贬值压力一直存在。
在昨天的文章中,草哥分析了,在进出口逆差背景下,外储为何反而上涨,这跟境外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没多大关系,跟资本项流入也没太大关系,最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允许国企或者央企境外发债,二是强制国企境外融资然后回来结汇。
这跟相关部门前段时间计划*措施鼓励中资银行在海外市场发行各种形式的美元债,发改委去年选择了四大行、中石化和中信集团等21家外债管理改革试点企业,简化了这些企业境外发债的手续,并鼓励外债资金回流结汇等官方政策相吻合。
所以,草哥在昨天文章中预测,外储上升并不意味着汇率企稳和资本外流得到了控制,在美元加息预期和人民币贬值预期下,资本外流还在以贸易的形式逃出去,除了服务贸易逆差之外,现在还包括商品贸易逆差。2月份的进口突然增长44.7[%],这显然是不正常的,里面到底有多少虚假进口,相关部门不妨去查查。
相关数据公布后,离岸人民币的大跌,说明市场已经对当前形势做出了选择。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货物贸易大国,中国的货物贸易自入世以来,常年保持顺差。尤其是货物贸易体量突破3万亿美元之后,基本上每月保持着四五百亿美元规模的贸易顺差。
这一次离岸人民币即时暴跌并不难以理解,因为中国出现贸易逆差很罕见,原本市场预期2月能够带来250亿美元的顺差,而顺差意味着外储的增加。在中国决策层对外储“开源节流”、对资本外流“围追堵截”好不容易取得一点成效之际,贸易账户出现困局,不仅不能增加外储,还会导致下降,市场的忧虑是有理由的。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政策目前“左右为难”的情况下,一些经济政策也进行到了一个会带来某些弊端的地步,具体逻辑为:继续推高商品价格—增加进口—恶化贸易账—外储*减少—人民币贬值。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在过去10年里,中国仅出现6次月度贸易逆差,一半是在2月份出现,另一半是在3月份。预计3月贸易差额可能将转为顺差。
这次出现贸易逆差,一方面可以归结为春节的季节性因素,按照规律,每年1-3月(春节)期间中国的贸易顺差都会大幅下滑。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正如草哥朋友、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解释道 :“企业在春节前提前安排出口,以减少库存成本,导致春节前的出口激增;而在春节后才进口生产,以避免节前进货却无法生产导致的库存成本,导致春节后的进口激增。”
然而,今年意外出现贸易逆差,仍然有其他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海关的解释是,铁矿砂、原油、煤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的量价齐升。基本官方的解释也把大宗商品的量价齐升作为这次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
这意味着,一边压缩国内产能、一边疯狂高价进口,导致进口支出大幅增长,甚至超过了出口的金额,形成了罕见的贸易逆差。
这个高价进口带来的逆差,造成的后果就是国内PPI上涨,所以2月P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7.8[%],同比创9年来新高。1-2月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7.3[%]。
令人意外的是,PPI上涨的同时,CPI同比意外跌至0.8[%]。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0.8[%]。
PPI和CPI剪刀差出现,说明PPI无法传导到CPI,说明居民购买力已经全线萎靡,想人为涨价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收入没涨,房价又这么高,大家买不起就会缩减消费了,这种情况你怎么*通胀?只有粮食才是必须品,大家收入不涨,只涨商品,自然会削减非必要支出。价格就无法传导到末端,最后PPI在没有消费支持的情况下,很快也会掉头向下。
如此下去,又会是一个经济死循环。
最后借用释迦牟尼的一句话:“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我每写一篇文章,也是希望能遇到有缘人,我能帮助到他。佛度有缘人,我带有心人!
笔者觅渡金生主要专注国际经济,投资更需要顺应趋势同时对原油、沥青、黄金、白银、股票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投资等商务合作请加(薇.信:zxjs108)(长按可以复制),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解套,解锁,咨询,学习技巧,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