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电商与假货到了决战的时刻!
2月27日,阿里巴巴举办“2017年度打假工作交流会”,单看会议定题,很像一次阿里官方的例行会议。
然而很抱歉,如果这样想,你可能错了,起码制假售假者的感受和你的想法完全不同——阿里在会上向全社会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呼吁要对制假售假者加重刑罚,像抓酒驾一样打假,为此,阿里巴巴“不惜成为制假售假者最恨的人”。种种类似的措辞流露出的情绪,说明阿里对假货、对制假售假者已经忍无可忍。
假货猖行,祸国殃民,制假售假者为何能够安然逍遥法外?这个问题并无新意,但阿里*的数据会告诉你,现实问题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严重——依照现行法规,制假售假涉案5万即为起刑点,但阿里掌握的数据却显示,远远超过起刑点的4495宗制售假线索中,目前领受刑事处罚的只有33宗,入刑率不足1[%]。不要低估制假售假的智商,100个制假售假者抓1个,剩下的99个只要略懂概率,就可能继续抱有侥幸心理。不怕群众里面有坏人,就怕法律没牙齿啊,难怪阿里直叹刑罚现状“筛子眼太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阿里巴巴的打假成绩单
打假的水有多深,淌过才知道。除了天生就有“斗士”性格的专业打假人,除了个别被假货深深坑害过的消费者,可能没有人比阿里巴巴对假货更痛恨、对打假现状更心寒。阿里巴巴有两千人的打假团队,每年打假投入超过10亿,真金白银地投入、费心劳力地苦战,虽然也是应尽的本分,但投入与成果不成正比、花10份钱还办不了1份事,却是法律、制度存在严重缺陷之下的必然。何况,就是这样,还有不明真相的群众质疑阿里的打假决心、甚至认为电商与造假、售假产业链是利益共同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换做是你,即便你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一个希望社会乱象少一些的公民,你也会心寒吧?
当然,颜值越高,责任越大,对打假现状心寒但绝不轻言放弃,这是一家国民企业、国家企业应有的社会担当。阿里向社会发出公开信的2月27日,也就是农历的2月2日——传说是“龙抬头”、农民敬龙祈雨的日子,选择这个日子的寓意再明显不过,作为电商龙头之阿里,面对假货猖行既然忍无可忍,则无须再忍,为洗净不白之怨,为扫清社会诚信之雾霾,斥巨资、上人马,一肩挑起打假之社会重任,同时也呼吁社会,社会对假货人人喊打、推动公共部门落实对制假售假者的刑罚,才是刹住制假售假风气之根本。阿里近两年持续升级的打假实践已经说明,不走严刑峻法这条路,绝无根绝假货的可能。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打假现状
事实上,立法打假,古已有之。上古时期的周朝,《礼记·王制》中已有对立法打假的记载:“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度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商品规格细致到分量、尺寸、颜色,不符合标准就禁止上市交易,法制不可谓不严格。唐朝对商品交易的法制更为完备,《唐律疏议》中就有“三天退货”的规定,*、售卖质量不达标的商品,*者和售卖者都要面临重罪的刑罚,即各打八十大板。与古代对制假售假判重罪、行重罚相比,说今天的法制“筛子眼太粗”并不为过,考虑到现代商品社会的繁荣远胜古代,缺少法制规范的制假售假有多“繁荣”,以及仅凭阿里一己之力打假的难度有多大,都是可想而知的。
受假货所害最深的是整个社会,而拥有立法权和执法权、掌握打假主动权最多的是立法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只有看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阿里巴巴向社会发出呼吁的深意所在。换句话说,电商与假货的决战,只有公共部门和民众全民的参与才可能成功,因此,在法制层面,我们目前要做的不仅仅是完善法制细节、提高刑罚标准,还要通过“集体诉讼制”等制度设定将法律的武器赋予群众,毕竟,对假货“人人喊打”只需要调动舆论,但“人人能打”才是决胜的关键。
笔者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原油,天然气,白银以及股票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被套单、锁单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重视本人的文章。欢迎添加:jcf1712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