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美国国债被看作是全球最安全的资产之一,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很多国家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然而,随着今年“黑天鹅”事件频发,外汇市场波动的增加,导致很多国家不得不通过抛售美债获得美元现金在市场上购买本国货币,以帮助支撑本国货币价值,避免持续贬值。
关于中国债务问题将如何收场,市场上流行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债务危机迫在眉睫。由于债务的增长远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企业无法如期偿付债务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因此银行系统会受到冲击,最终导致全面的系统性金融危机。而经济增长的放缓也使得政府反周期干预的能力大大下降。鉴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犹在,不少欧美经济学家倾向于这种“崩盘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困境与日本当年类似,未来难免会步日本后尘。债台高筑会带来资产负债表衰退,进而将逐渐演变为长期的增长乏力和企业竞争力消失。这种“死缓说”也是包括日本和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学商界的主流声音。
以上两种看法都对应着一些假设,而这些假设本身则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长期留意中国债务问题的的人士并不难找到质疑这两种观点的论据。
一方面,反驳“崩盘论”相对容易。其一,中国的债务问题主要集中于国企,而私有企业在过去几年一直在去杠杆。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政府和居民部门负债也不多。很难想象国企的债务问题会在同一时间集中爆发,这在政治层面代价太高。其二,中国资本账户基本维持封闭,外部冲击相对可控。其三,与90年代末期相比较,如今中国的银行系统更加健康,且政府手中的资源更加充分。其四,中国与欧美经济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区别依然明显,政府在危机时刻能够更快的动用更多的资源。最后,过去20年中国政府曾数次面临类似或者更为严峻的考验,均顺利过关。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与当年的日本也有不小差异。受监管较少的新经济部门发展迅速,创新层出不穷,俨然是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亮点,而中国经济政策的前瞻性、独立性和连续性也远强于首相走马灯般更替的日本。因此,尽管同样存在债务过高的问题,但由于上述提到的区别,中国和日本的走势也并不是一定会雷同。
这两种通行的观点本质上来自于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不乐观,二者的区别无非在近忧还是远虑。具体而言,担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存在疑问,二是对中国政府驾驭经济的能力不太放心。换言之,假设经济仍处于数年前的繁荣,而去年干预股市、汇市的操作没有犯下低级错误,可能中国的债务问题并不会让大多数人在目前这个时点如此担忧。
因此,分析中国债务问题,有两个变量缺一不可。一是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如何,二是政策可信度怎样。前者决定债务问题是否最终有解,而后者则约束债务问题解决的路径。
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只意味着最终有可能通过经济增长消化债务问题。中国经济将面临很多风险,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资本加速流出的压力,还有债务悬崖、民间投资的下滑、*业的不振,以及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等等,最大的风险仍然是嘴上说不担心经济下行,嘴上说要严格控制房地产泡沫,事实上,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仍然是刺激思维阴魂不散,随时都可能出来干扰中国经济的大局。如果这一判断正确,那么解决中国的债务问题将会是一场持久战,很难一蹴而就。
本人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同时也是CFA资格证金融特许分析师,多年市场实战操盘、对冲基金操控经验。对期货、股票、现货等分析手段有深入研究、见解独到、准确率极高。若对投资(外汇 原油、沥青、天然气、铜、股票)现货贵金属感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笔者微信:yypj10188(长按复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独特分析视角,让你在这个行业中稳健获利。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解套,解锁,咨询,学习技巧,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