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邻国很多,但是却很少是互相依偎的关系,更多的时候是相爱相杀,尤其是日本。他们的文明受了我们很大的影响,也可以说我们文化的传入推动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可是两国之间却战争不断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发展的越快,两国交流的越来越少,交流方式要么是战争要么是贸易。包括韩国在内,从外部看,我们三个国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事实上真正的存在于当代社会中的联系却并不是特别多。日本崇尚强者,让他们低头的方式就是打败他们,唐代时我们成功让他们俯首称臣,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白江口战役。
历史渊源朝鲜
中日朝三国的关系是“斩不断理还乱”,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问题往往掺杂着第三方,那就是朝鲜,从地理角度来说,这个国家和另外两国距离很近,从历史渊源来说,三者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恩怨纠葛,所以他是很重要的。
598年,高句丽攻打辽西,引发了第一次隋高战争,正当我方打算大举出兵扬我国威的时候,他们又来了谢罪书,于是此事不了了之了。中间又发生了几次不愉快,到了614年,隋炀帝御驾亲征,此时对方国内不安定,国力本就因战事而衰微,哪里又有能力对付我们?所以此次出征我方大胜!
第二年隋炀帝又想御驾亲征,但是因为当时我国内部也是纷争不断,所以亲征的想法并没有实现。隋二世而亡,与连年征战高句丽导致的国力衰弱不无原因。到了唐朝,他们仍然不安分,站在我国旁边蠢蠢欲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出兵高句丽,两年以后他更是御驾亲征,而且我军战斗力惊人,所到之处无不老老实实的归顺,所以高句丽举国震惊,本身我方的胜算很大,但是因为天气转寒,我方将士难以适应,所以只好退兵回朝。
公元647年,我军再次攻入高句丽并且大败对手,之后我军也是不断胜利,可是之后天公不作美,因为天降大雪,唐太宗只好命大军返回,就在返回途中我军损失一员大将,唐太宗极为恼火。
公元666年,高句丽内乱,政治、军事等方面乱成一团,此时我国已经是唐高宗掌权了,他继续先帝没有完成的事业,不遗余力的对付高句丽,趁他们自乱阵脚之际派大军出征高句丽。在我军将士的奋勇作战下,公元668年,高句丽被我国平定。
高句丽和百济一直是关系不错的联盟,既然这一个让我们灭掉了,那么另一个也就“安稳”不了多久了。我方联合新罗一同征战百济,没有几天他们的首都就沦陷,国家灭亡了。幸而他们国家有一个自己的忠臣良将名曰鬼室福信。
他向日本求助意图复国,就在他的事业轰轰烈烈的展开的时候,他却被自己的“领导”认为自己要谋反,被处死了,一代良将就这么逝世,正是因为他们杀了鬼室福信自断臂膀,663年,新罗和唐联合起来,打算血战百济,这就是白江口战役。
和中国接壤的高句丽因为中国的入侵,为抗衡中国,高句丽便与突厥、百济、以及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结成同盟,而中国则与受到高句丽、百济威胁的新罗国结盟。
当时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军事力量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而日本还有后世那么先进,并不是我们的对手。
白江口战役——中日历史第一次战争
成功收服百济之后,大军撤回我国,只留了一部分人在那里镇守,谁能想到已经投降的人会再起黑心思,竟想将我国剩余的兵力“包圆”,一锅端了!可是他们想的很好,现实中却不是我国的对手,更何况我们还有新罗帮忙,在我联军的奋勇作战之下,百济军被逼的连连败退,我方将领刘仁轨也是有勇有谋,带领联军进行了奇袭。
公元663年,刘仁轨带领大军先到白江口,而后倭国军队也赶来了,双方在此进行了一场血战。此战是水战,我方的船只数量不够,但是胜在质量优,战斗力强,船体坚固设计科学。白江口之战,唐军一共焚毁日本战船400余艘,杀敌不计其数。
日本水军惨败消息传至周留城,守城的百济王子率军投降,百济自此彻底灭亡。日本陆军赶忙从周留城及其他地区撤退回本国。唐日白江口海战后,既彻底灭亡了百济,又打击了日本的扩张野心。自此次日本失败,直至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日本再没向朝鲜半岛用过兵。
而对手呢?他们此时还没有从我国“学艺”回去,所以各方面技术远没有我们先进,甚至可以说是落后,所以虽然他们的战船数量占优势但是还是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死伤惨重。战败之后,他们赶紧修筑城墙,就害怕我军前去攻打他们,可是我国根本看不上那弹丸之地,战争结束后不久就撤军了。
受这场战役的影响,日本重新整顿国家体制,并且开始派人到我国来学习先进的技术,我们也不藏私,他们又有着急切的发展心,所以学习的很快,不久就形成了带有我国内容和他们特点的文化。因为这场战役的教训太惨痛,日本有将近一千年没敢招惹我国。
柯少霸金:投资如战场,炒房或投资都是一样!但在投资市场个人感觉比楼市稳定的多,投资市场就是有经验的人获得更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更多经验的地方。
本文由柯少霸金(微信:ksbj1995)供稿,主要对油银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行情分析和指导,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