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政治素人”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至今,国际社会中四处弥漫的“特朗普焦虑症”一直挥之不去。在中美关系问题上,不少观察人士担心: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对华言论,加上其执政团队中亦颇多对华鹰派人物,未来中美在不少领域的合作恐将难以为继,甚至可能面临直接冲突危险。
对于特立独行的特朗普来说,其未来政策走向正如他的总统竞选过程一样充满极大不确定性,任何试图对此进行预测的努力都存在风险。即便如此,我们仍有理由认为,特朗普时代的中美反恐合作依然可期。
尽管特朗普及其团队一再批评奥巴马政府的反恐政策,但二人的政策核心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特朗普的竞选言论和初步施政纲领来看,其未来反恐战略不外两点:一是强化美国本土反恐,同时调整其在全球反恐战场上的目标和任务;二是针对重点反恐目标加大打击力度。要想实现这两方面的目标,特朗普政府恐怕都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事实上,由于美国的战略猜忌和“双重标准”政策,双方在全球反恐领域的合作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911”之后,美国重新改组了其国家反恐机制,使得国际恐怖势力针对美国本土发动袭击的概率大幅降低。然而,本土防护能力的加强并未改变美国仍是全球“圣战”武装分子首要袭击目标的事实。奥巴马总统任内推动与伊斯兰世界和解的一系列努力同样未能消除“911”后因美国反恐而激发的全球反美主义情绪,而这种情绪正因为特朗普总统近期推出的“移民新政”出现回潮。换言之,即便美国新政府打算丢掉全球反恐战争的“包袱”,也未必能够在四处蔓延的恐怖活动中独善其身。
首先,由于国际反恐战争具有明显的“洼地效应”,缺少任何一方的合作都无法实现有效治理。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恐怖势力就像无形的流水一样,总是更容易流向安全防范薄弱、极端思想浓厚、同情者和支持者较多的“反恐洼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是否“生产”恐怖分子,都有可能成为国际恐怖分子过境、藏身、策划、袭击等恐怖链条中的环节。
对于美国这样自由开放且利益遍及全球的工业化国家来说,加强本土防范并不总能避免出现“911”事件一样的“百密一疏”,更不能完全保证其海外利益和目标的安全。如果无视国际恐怖活动中的“洼地效应”,任由国际恐怖势力在全球肆虐,或是心存侥幸地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则无异于饮鸩止渴、作茧自缚。当年本•拉登领导下的“基地”组织在冷战后迅速坐大,并反噬西方的教训可谓殷鉴不远,诚足为诫。
其次,对美国新政府而言,要想从全球反恐战场快速抽身,转而致力于其国内经济建设,同样离不开中国的合作。
笔者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原油,天然气,白银以及股票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被套单、锁单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重视本人的文章。欢迎添加:jcf1712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