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财务界一个比较火的事件就是,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正式荣获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管理会计课程认证,成为中国首批通过国际管理会计教育体系认证的学校。
此次6所中国知名院校与IMA的成功“联姻”,不仅表明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会计教育水平已跻身国际领先标准,也预示着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培养已纳入整个中国教育体系,成为未来财务转型的方向,对于其人才的培养也正式进入快车道!
那什么是“新一代的财务管理者”呢?那就是既懂财务又会管理,而且还精通业务的中高端财务人员。他们不同于传统财务会计简单的记录往期数据,编制报表,新一代财务管理者要求从业者能基于数据,打通业务和财务的壁垒,深入高效开展财务分析、风险预测、决策支持等工作。用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话说,就是,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计划与绩效管理,帮助管理者制定并实施组织战略的财务人员。
在我国,传统财务从业人员与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比例为1:9,而在国外,尤其是经济强国美国的大中型企业经营部门,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比例高达90[%],呈现的是9:1的状态,而且75[%]的工作时间用于决策支撑,管理会计支撑着美国世界级企业的运营和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德国、日本的制造业概莫如此。
其实,中国的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培养自13年财政部提出“大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以来,是一个逐渐提速的过程,在2016年财政部关于管理会计的文件更是一口气*了3份:
2016年6月,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让管理会计从顶层设计迈向了落地实施。
2016年10月,又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直接将管理会计列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的目标任务。
2016年12月,发布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意在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预计2017年上半年将发布正式稿。
而在新一代财务管理者培养上,与当前财务人绝配的证书当属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它是IMA在1972年正式推出的,是专注于“新一代财务管理者”培养的专业国际认证,在课程设计上,侧重预算预测、内部控制、决策支持、风险管理、成本分析等内容。目的在于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使其能预测商业的需求及参与策略决策制定,支持企业的战略决策分析,有效地实行成本控制,推动企业业绩提升。
同时,CMA是由外专局正式引进、且中英文皆可报考的国际化财务管理认证。不仅受到了各部委的大力推荐,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其与CFA、AICPA并称“三大黄金认证”,持证者平均年薪为33464美元,比非持证者高32[%]。中国银行、强生、卡特彼勒、统一等上千家一流企业在招聘中都明确标明CMA持证者优先,并纷纷开展内训培养人才,作为晋升高管的重要衡量标准!
北京大学等6高校与IMA的“联姻”,充分表现了我国高等院校在管理会计教育领域的紧迫性,相信会有更多的高校未来会达到IMA管理会计课程认证要求,培养更多适应国际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随着越来越多新一代财务管理者深入践行和应用管理会计,我国企业升级和财务转型的事业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