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1个省的GDP公布,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省份达到9个。与全国GDP增速相比,有27地2016年的GDP增速超过了全国水平。
2016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7年,这种速度需要继续保持,因为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保证中国跃升至高收入国家的战略需求。那么,还有哪些部门能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马车”?
动力一:投资模式还有空间
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属于传统的、常规的政策手段。对于中国而言,这一传统稳增长政策依然有实施空间。当前,东西部协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企业升级改造的必要性和欲望很高,潜在投资需求,尤其是一千多万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此外,政府改善民生、环境的需求也远未达到社会期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也给政府部门*了大量的投资空间。
具体而言,第一,技术升级改造投资空间巨大。中国工业增加值率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部分生产装备制造业甚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技术水平,不仅生产能力落后,生产的安全隐患也很大,急需改造更新。这无疑为未来*了巨大的投资空间。
第二,基建投资空间广阔。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城镇化持续快速推进、大量城镇升格为中小城市、“三农”发展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
第三,环保投资需求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国环保投资预计将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以当前汇率计算约合1.5万亿美元。
有部分论断认为,用投资拉动经济属于传统政策手段,已经过时,这属于毫无逻辑的判断。美国、日本、欧盟现在之所以运用所谓的“非常规政治手段”,是因为在这些国家常规的政治手段已经没有了空间,而中国的投资不是没有空间,满足这些投资需求可以向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
动力二:出口空间依然较大
在国际市场不景气、世界贸易额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出口额震荡下滑,但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国进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
在中国出口商品中,中高端产品占据主导,低端产品占比显著下降。
亚洲开发银行2015年年底发布的《2015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将出口产品划分为四个等级:高端科技产品、中高端科技产品、中低端科技产品和低端科技产品,其中,高端科技产品主要包括航空航天设备、办公器械、通信设备、医学和精密仪器等。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第一,表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高端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尚不具备再次爆发危机的条件,美国经济恢复无法屏蔽中国分享红利,中欧经济互补正在不断增强,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稳固且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在出口领域面临着新的机遇,仅仅是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年贸易额预计在未来10年左右就将突破2.5万亿美元。
动力三:消费能力正在提升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2015年,中国人均GDP突破了8000美元,处于由“享受型”向“休闲型”转变阶段。
这意味着,中国的消费需求结构与档次将快速提升,一线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接近发达经济国家,二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靠拢,农民消费需求结构日益城市化。
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总体消费能力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目前,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是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自2012年以来数据流量使用增速达到三位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经济体,线上购物占个人消费总额的15[%]。而伴随着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养老、保健、娱乐、体育、旅游、培训等新兴消费才刚刚兴起,未来增长势头强劲。
添加薇信:ksbj1995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人民币贬值之路告诉我们资金存着只会跟着缩水,从金融领域角度来看待,资金只有在有效运用中才不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金融投资是不变的大方向,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投资理财领域会越发火热,这不仅对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有益,对国民的个人发展来说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投资理财是要讲究技巧与布局的,盲目投资只会让你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