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欠中國很多錢,這個國人都是很清楚的,但是具體欠多少每個月都在變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隨着美國國債被標準普爾降級,美國國債已經不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資產。舉眼望去,無論是德國這樣的大國,還是盧森堡這樣的小國,他們的國債比美國國債都要安全。安全與否,取決於在未來,國家對債務的償付能力、意願和可能性。現在我們換個角度,回頭去看過去的兩百多年,可以發現,美國償債的曆史也不是一直清白的。
美國建國伊始,還處於繈褓之中的政府剛接過殖民時期的債務,第一次欠債不還迅即發生。1790年1月,漢密爾頓政府將部分利息的支付推遲至十年以後。這其實就是欠債不還。無論是本金還是利息,無論是遲付還是不付,這都會損害一個國家的債務信用,對將來繼續舉債的能力造成負面影響。當然,美國做得並不過分。一百多年後的1917至1918年,大革命後的蘇聯一不做、二不休,不但拒絕償還所有債務,而且還罰沒了外國人在國內存放的黃金和外匯資產。之後,蘇聯這個債一欠就是69年。
美國政府的第二次欠債不還也非常微妙。1933年,美國在大蕭條中苦苦掙紮。脫離大蕭條的一條必經之路便是跳出金本位。可偏偏巴拿馬1903年建國時,美國政府欠的黃金債還沒還完。於是,美國政府斷然拒絕繼續償還。逼得巴拿馬於1936年同意用等值的紙幣清償。那時,羅斯福政府已經成功地把貨幣貶值了41[%]。
欠債總在危機時。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給美國帶來了痛苦的滯脹。1979年4月26號,美國政府的第三次欠債不還毫無征兆地發生了。當時美國三個月短期債券有兩在5月3號和5月10號到期。解決方法只能是靠提高上限來借新還舊。也許是沒有前車之鑒的原因,美國國會很不清醒,為了區區8300億的上限搞政治遊戲,共和黨和民主黨互相扯皮(殊不知多年後的今天,美國國債的上限已經被提高到了14萬億)。在最後一刻,國會總算達成了妥協。可是技術不饒人,當時的電子交易水平還很落後,再加上需求不旺,發出的新國債沒能及時賣光。這些事故導致1.2億的國債償付被推遲。美國光潔的債務信用史又被抹了一筆黑。大家不要以為這都是無傷大雅的小插曲。事實證明,在這次國債償付卡殼的幾天里,美國國債的利率急劇上升,意味着投資者仍然及時地表達出了謹慎的懷疑。
曆史總是在不斷重複着自己。如今,美國仍然深陷經濟停滯之泥淖,債台卻不斷越築越高。曆史上,欠債不還的國家一個比一個橫,確實有相當多的債最後沒還。但他們也得到了嚴厲的懲罰。要麼是遭到外部的軍事攻擊,被迫簽立城下之盟,要麼是信譽受損,利息飆升,再借無門。作為美國大債主的中國,手中的巨額美元資產當然可以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雨,但實際上所有人,包括中國政府多年前的決策者都知道,用8塊3人民幣買進的美刀必然貶值,6塊3的成本怕是也要虧本。就算美國欠債不還的可能性為零,其債務價值也要打上折扣。一直用外匯儲備購入時的賬面價值蒙蔽領導和老百姓,就應該是自欺欺人吧。
筆者柯少(微信ksbj1995)是金融投資分析師,從事金融行業多年,研究國際局勢和熱點事件。金融領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斷,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經驗,給大家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