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主权债评级高级经理陈锦荣(Kim Eng Tan)在16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中国外汇储备1月跌至3万亿美元以下,并不会威胁到该国主权信用评级,因为该国外储仍充足,可以满足其外部需求和负债。
中国外部流动性资产依然大于对外负债,空间充足,当前的经常账户也依然处于盈余状态。这为该国经济抵御潜在冲击构成了缓冲。
本月上旬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外汇储备29982亿美元,环比下降123亿美元,连续第七个月下滑,至2011年2月来新低。这引发出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的质疑和担忧,担心这会使得该国的利率、信贷增长、银行资产负债表和政策风险方面带来连锁反应。
而中国外管局当时称,央行向市场*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国外汇储备是充裕的,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
新华社主管的《经济参考报》也发表评论称,为了守住外储不减少,却放任汇率波动,并非理性选择。不必担忧外储下降,最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一国是否发生货币危机,主要看经济基本面,而不是看外储规模,更何况外储仍远高于适度规模。
陈锦荣认为,中国主要的风险是决策者作出过度反应,如果政策发生重大转变,会导致市场对中国的信心削弱,继而给经济和金融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届时,中国政府的信用评级才会受损。
去年3月初,穆迪确认中国主权债券信用评级为Aa3,却将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降至负面。同时,该机构还将中国38家国有企业及授予评级的子公司、25家金融机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
此后一个月,即3月底,标普确认中国评级为AA-,却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同时下调香港评级展望至负面。理由是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推进可能慢于之前的预期;预计中国政府和企业杠杆率将恶化。
惠誉则在2015年11月26日确认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展望为稳定,并维持至今。
就在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评展望之后,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我们不care他的评级。至于和评级机构沟通,不用给他们拜码头。”
本人是一名投资理财分析师,平常也关注国际消息,也很乐意跟业内人士探讨一些国际市场,对现货,股票,茶票投资有兴趣或者正在做但是状况不理想都可以关注笔者进行交流学习你可以多关注本人微信:bbk9100 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