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017年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已不在令人担忧的国家名单之列,但是一些影响中国经济的局部风险因素尚存。不过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已经在向外界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脱虚向实。
进入2017年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已不在令人担忧的国家名单之列,但是一些影响中国经济的局部风险因素尚存。这些风险因素包括:中国大规模的信贷繁荣戛然而止,以及当通胀加速时,中国政府作出的过于激进的政策回应。不过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已经在向外界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脱虚向实。
近几年来,金融市场高杠杆现象较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或者在银行同业之间“空转”导致资金杠杆高且链条长,以及绕道进入房地产市场推升房地产泡沫等都被认为是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1月金融数据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更达到3.74万亿元,既反映出近期经济企稳、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回升,又凸显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
M1与M2“剪刀差”是去年以来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去年,M1与M2“剪刀差”一度创下新高,说明企业在获得资金后,往往选择存进银行,而不去投资和使用,导致M1迅速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投资意愿下降。而近半年多来,M1、M2“剪刀差”的收窄则反映出企业的活期存款在快速减少,企业投融资活动活跃,资金出现“脱虚向实”的迹象,是积极向好的信号。
这些现象,与去年以来一系列防范金融风险、去杠杆、抑制泡沫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有关。
针对债市加杠杆行为,央行在公开市场“锁短放长”,并自今年一季度起,正式把表外理财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广义信贷范围,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压缩资金在同业之间“空转”的空间,缩短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链条。不仅如此,从去年7月证监会清理结构化产品,到保监会收紧保险通道业务,再到去年8月初银监会严控理财资金通过资管等通道流入股市、债市等,每一项举措都意在封堵资金“脱实向虚”的渠道。
目前,这些措施已经成效初显。虽然1月信贷总量不及去年同期,但这也反映出在MPA考核机制下信贷投放节奏更趋于均衡,也是货币政策在稳健目标之下的具体体现。
2017经济形势稳中向好
2017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细则落地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发力、改革攻坚力度的加大、新的制度红利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将持续向好。预期2017年中国经济总体格局稳中求进,经济形势稳中向好,GDP增速为6.5[%]—7[%],CPI涨幅为2.1[%]—3[%]。
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要继续关注和应对债务问题。尽管“债务—通缩”的压力减轻,但债务水平仍然偏高。债务的可持续性会影响2017年经济增长态势,影响新旧动能转换速度,也会影响国民资产质量。如何控制风险、防止资产价格泡沫漫延、降低企业债务率,都是2017年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其次,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处理好稳定和改革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房地产短期平稳和构建长效机制的冲突问题。2016年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程度有所回升,房地产业增长8.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2015年的2.7[%]上升到7.8[%]。在2017年房地产回归居住功能过程中,房地产调控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事关全局。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振兴实体经济为落脚点,需要很多具体的举措和很好的“抓手”。一方面强化金融监管,防止资金脱实向虚,另一方面扭转实体经济收益率下降的现实。
第四,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依然乏力,并且不确定性加大。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新政”、美联储加息、英国“脱欧”等,都将给2017年中国总体战略的实施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笔者专注研究国际经济形势,投资更要顺应趋势。对现货原油沥青、金银铜、天然气、普洱茶等产品不管是大盘还是微盘,资金大小无关紧要,有缘分有兴趣的投资者,必是有缘人。
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投资心态,资金管理,风险控制,投资策略,操作系统。一个投资体系正常运转需要专业的团队完备制度和科学流程。一两单的收益并不能帮助你成就什么,而一个具备以上条件的团队肯定是能帮助你得到什么。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贪婪的心像沙漠中的不毛之地,吸收一切雨水,却不滋生草木以方便他人。看不清的时候请远离,学会自我冷静,看的懂得时候别犹豫,学会自我肯定。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薇-信:ymdj500
现-货 ,原-油,天-然-气,铜,白-银,投-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