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日子里,为阻止中国经济下行,我们有意无意地尝试过“股市国家牛”、“ 互联网 +”、“大数据”和“ 房地产 加杠杆去库存”等手段来振兴国家经济,但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左边右边好几年,我们终于找到正确的道路,去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并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形成决定。基于此,我曾写文:2017年将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振兴元年。
振兴中国的实体经济,其实就是振兴中国的实体企业,中国的实体企业难了六七年,总算在尚未度过的冬天里见到一缕温暖的阳光,能不能回到曾经的春天里确实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曹德旺遇到的税的问题、宗庆后遇到的费的问题无疑都是问题,除此而外,实体企业如何适应新的时代恐怕是最大的难题,我们的实体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振兴实体经济绝不是实体经济的简单回归。
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水深了还摸着石头过河就可能被淹死。经过30多年的发展,好赚钱的事都干完了,容易做的事也基本没有了,伸手能够摘到的果子都已经被摘完,不爬到树的最高处再想吃到红苹果就是一件难事。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误以为中央提出振兴实体经济就一定会振兴到你头上,如果你手上干的还是30年的事、做的还是30年前的产品,振兴与你无关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我们的实体经济原本出了什么问题呢?除去环境,主要是你过去生产的东西过剩了或没人要了。这“过剩”和“没人要”代表两种不同情况,前者属于东西生产得太多了,后者属于生产的东西不够好。不管是东西生产多了,还是好东西生产不出来,都是中国实体企业眼前的问题所在,能改变则活、则振兴,不能改变则死、则难振兴。所以,中国实体企业必须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
除了企业要换脑子,我们的政府部门也要换脑子,同样不能把振兴实体经济当成是实体经济的简单回归。短缺经济时代,企业生产什么都赚钱,加上劳动力、土地等比较便宜,差不多的企业都有利润,那时候政府多收点税费,企业尚能承受;今天,我们的商品不再短缺,劳动力和土地等价格的飞涨涨没了企业的利润,这时候政府就该减税免费了。由于经济总量变大了,减税不意味着政府财政收入变少。
我们绕了一大圈,总算发现“实体经济是我们的根基”,总算做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的决定,这是中国企业之福,这时中国经济之幸。可是,如果我们从企业到政府都不能改变自己,都依然像过去那样生产或工作,保持着对过去一切模式的“途径依赖”,那我们的实体经济注定不能振兴。如果方向错了,我们没能走出低谷没什么好说;如果方向对了,我们因为行动错误而失去良机那就太可惜了。
当年的马胜利把卫生纸从大包装改成小包装就让石家庄造纸厂赚了大钱,当年的万隆把带骨肉改成骨肉分离*就挽救河南漯河肉联厂,当年的年广久往瓜子里调点香料就变成了徽派炒货先祖,当年的潘石屹走进京城买块地就成了大企业家。今天,这种简单作为已经不行了,科技和工艺正在改变世界:苹果手机的一键解决方案让乔布斯成企业教主,日本生产的每件日常用品都精巧得令人目瞪口呆。
今天的中国实体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一定要想两件事,要么你把你的产品做成国内甚至国际最先进或比较先进的,要么你把你的产品做成国内甚至国际质量和工艺最好或比较好的,前者意味着你掌控了你对产品的定价权,后者意味着你把握了你产品客户的忠诚度。做好其中一点是成功企业,两点全能做到就是伟大企业,如果政府减负放权彻底到位,中国还会是一个富强国家。我们都盼着,望穿双眼!
不关注金融,你将被世界抛弃,因为你赚钱的速度永远跟不上印钞的速度。笔者专注研究国际经济形势,投资更要顺应趋势。对现货原油、金银铜、天然气等产品有兴趣的投资者,必是有缘人。
文/涵枫点金(微ID:hanfeng337),朋友圈技术教学,操作不顺可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