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6年,中国经济全球瞩目,从地产调控、债务问题到人民币汇率,从实体经济下滑风险加大到资本外流引发不安;与此同时,随着美国大选落下帷幕,特朗普的胜选一度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世界经济的格局正在发生剧变,全球经济形势也在进一步分化,那么2017年,中国经济将会怎样发展?
图为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分论坛“宏观经济论坛:人民币的前景”现场
在2017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说到中国经济行时表示,“这一次是熬不过去的”,他指出08年、09年是全球经济下行,经济一刺激,好日子就回来了。而现在即使全球需求上升,产品也不一定再有竞争力。因此今天碰到的经济下行,不是简单周期性和趋势性的变化,而是需要产业升级换代。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却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他从4个方面论证中国经济正在结束2010年以来的下行态势,开始出现平稳的迹象:一是,短期经济景气度在提升;二是整体经济运行轨迹呈现平稳态势;三是政策信号上总体是稳的;四是各种对冲效应正进一步释放。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曹远征认为,2017年中国最大的危险是国际形势,就是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果特朗普政策执行下去,中国的出口不要有很高的期望,这将造成很大的下行压力。而邱晓华却表示,出口情况可能并会太悲观,因为整个世界经济的先行指数出现了向上走的态势。波罗的海干货指数已经持续几个月在千位上了,国际航运的增长量也在明显增长,说明世界经济的需求也开始回升,特朗普政策,短期来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出口会出现平稳或者持续上升的过程。
以下为观点全文
黄益平评中国经济下行:这一次是熬不过去的
图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黄益平
关于宏观经济展望我说两点,一个是长期一点的,我们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转型。第二个是短期,我对今年的看法,还要听其他几位专家说比较好,因为我现在是北大的老师,不太看太短期的变化。
从经济发展和增长变化来说,我大致的判断,我们过去经常听经济学家讨论现在增长减速是一个周期性的减速还是趋势性的减速? 我认为这两个说法都有道理。我们现在根本性碰到的问题,是一个需要新旧动能转换,或者产业更替的一个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或者趋势性的变化。
简单来说,经济学家经常把经济发展的动能*成三架马车,就是投资、出口和消费。过去我们消费比较疲软,出口和投资比较强劲,但支持出口和投资背后就是一个庞大的制造业。说穿了在中国就是两块制造业,一个是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一个是东北西北资源型重工业。一个是生产出口产品,一个是生产投资品,支持了中国所谓的世界工厂的美名,也支持了中国过去接近10[%]的年均超过30年的增长,所谓的中国奇迹。
但到今天这个点上,我为什么说它不是简单的周期性的变化,也不是一个趋势性的变化,就是我们碰到了这样一个转折点。过去做得好的产业现在都不行了,原因大家很清楚,劳动成本上升,投资率下来了,过剩产能很厉害。下一轮能做什么?在一定意义上说,过去我们在很多新兴资产国家碰到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低端的做完了,下一轮能不能做上去?经常有人问我下一轮能看哪些行业比较好,其实我不知道哪些行业比较好,但是简单得看消费会业,你能有竞争力,这一点我觉得对投资者,对企业家来说都非常关键。
过去经常有人问,现在问得人比较少了。经济下行,经济不好,很多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代企业家说熬着,看什么能熬过去。我说这一次是熬不过去的,08年、09年是全球经济下行,一刺激又起来,好日子又回来了。现在即使全球需求回来了,你那个产品也不一定再有竞争力。这是我们今天碰到的经济下行,不是简单周期性和趋势性的变化,而是需要产业升级换代,这是一个大的看法。
第二点短期经济形势会怎么样?跟投资者交流,越来越多的朋友在最近一两个月变得比较乐观了,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去年增长比较平稳,最近一些高频的经济数据看上去都不错,所以觉得也许今年可能不错。我个人觉得可能是有一点担心,下行压力还会有。我主要担心下行压力会有的原因,就是新旧产业更替没有完成,新的产业都在兴起,但是还不够支持中国经济增长。旧的很多产业将是企业过剩产能,还没有真正退出。这个过程没有完成,要说中国经济增长平稳我觉得是比较难的。过去两三年我们已经好几次碰到了触底回升,触了好几次又下来了,今年情况会不会这样我不知道,因为我现在不做预测。
从更短期来看,去年经济增长比较平稳,主要是两个因素促成的。一个是我们的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似乎起来了,最近稍微疲软了一点。实际上地方政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过去有地方卖地,后来不让卖地了,就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平台不让做了,最近一两年各地投资基金又搞得很活,总之是想办法融资做投资。
这个还能持续多久?我不知道,非常担忧地方财政的问题。房地产今年情况到底怎么样不太清楚,但是国庆以后*的数据其实不好。反过来说,如果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是去年支持经济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今年还有没有?如果没有它是零贡献还是负贡献?我觉得值得我们关注。
我跟大家分享的比较简单,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能不能走出下行周期,关键不是看美国,关键是看我们自己,我们的产业能不能转型,简单来说就是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从长远来看我其实是比较乐观的,我觉得凡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企业家精神比较活跃的地方,产业转型没有问题。从短期近年来看,有很多因素支持今年的增长会比较平稳,但是我自己觉得要密切关注下行压力的风险,谢谢大家!
曹远征:中国经济基本稳定,最大危险来自出口对中国的影响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曹远征
我想讲更短期的问题。我认为今年的宏观经济如果不考虑国际因素,中国经济基本稳定。理由是从去年开始除了黄益平讲的GDP连续四个季度6.7[%]以外,还要观察两个指标,是微观情况下非常重要的指标。第一PPI54个月以后转正,而且上涨速度比较快,它意味着企业的*数在扩大,*在增长,现金流变好,竞争力在提高。第二就是企业的利润,工业企业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在去年下半年都出现了正增长。加上PMI的指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基本上在50[%]以上。也就是说,企业的利润上升,还本能力在提高,杠杆在这方面开始稳定。因为此前人们最关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去杠杆和去产能相互交织,如果去产能经济就下行,产能过剩就去杠杆,风险就进行暴露。两个在一块,会使宏观经济更加复杂。
在这一点上来说,从去年下半年的表现来看,中国经济至少是稳定了,从而为去杠杆创造了新的条件。我们认为今年是已经到了L形的不敢说是底部,最起码非常接近于底部,而且将来会是持平的。
从去年宏观经济来看,去年宏观经济稳定跟去产能有很大的关系。但是2015年、2016年的去产能基本上还是关停并转,就是退出生产环节,但是并没有退出市场。以钢厂为例可以看得很明显,钢铁在2015年的产能是11.3亿吨,产量8亿吨,钢价就稳住了,钢铁企业开始盈利。但是钢价一上涨,一盈利,富余产能重新投入生产,钢价又下来了。这意味着,如果把富余产能真正从市场肃清,在资产负债表上重组,把僵尸企业去掉,钢价才能稳定,剩余的产能才有持续的可能性。
中国过剩产能不是因为这个行业不行了,中国的钢工业也是有竞争力的,只是产能过大导致了大家的不赚钱。中国过去是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全球经济不行,出口不行了,那么中国的产能是面向全世界的产能,当然会储能过剩。所以今年的宏观任务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去产能来去杠杆的,今年的宏观政策已经提出这一点了,包括金融风险,特别是实质性的去杠杆被提出来了,这是从国内形势来看。
我们认为今年中国最大的危险是国际形势,就是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果说特朗普政策执行下去,中国的出口不要有很高的期望,这会造成很大的下行压力。尽管过去几年中国出口贡献已经是负增长了,但是比较还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今年继续更大的负增长,那对中国经济下行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关注中国经济风险点核心问题是这样新的形势下,怎么安排这样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过去说去全球化是一个思潮,以特朗普上台为标志,去全球化成了建制化的一个安排,这可能是开启了新时代。而过去的时代我们叫和平发展的时代,由此我们进入了一个竞争冲突的时代,这是重大的变革,对此企业家朋友一定要严加观测,严加重视,这个时代正在发生变化,你的策略和安排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战以后全球是有体制安排的,联合国体系这是一个政治制度安排,第二个是关税贸易总协定后来变成WTO,投资贸易自由化,第三个就是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的体系。特朗普上台,第一他反对自由贸易,现在不仅仅说是不做TPP了,而且扬言要退出WTO,甚至说要退出联合国。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过去建制下的体制安排全部都在倒退,这是二战以后的成果,有这么一个建制安排。二战以前是竞争性的世界,而竞争的结果大家也很清楚。我只是提醒一句,很可能进入一个竞争冲突的时代,从过去所谓和平发展的情况来看,可能跟过去不太一样。
从业多年,了解不少投资者的心态,散户投资者总是想要操作,但是进场了却总是放心不下,不自觉的盯着盘面,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的生活。这样的投资状态是不合理的,虽然现货投资是高风险投资,但是我们提倡的是健康投资,快乐投资,如果很难做到,那说明你还需要更多的交流提升。现货投资不光光是为了赚钱,它同样可以是一种兴趣爱好,如果你做好了,必然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人生百态,在一个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寻找一份踏实的感觉需要名师的指点,如果你认同我的看法,可以联系笔者威信:wxa900205,带你走出现货投资的误区,给你不一样的金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