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鸡年,印度总理莫迪对“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应该深有体会。历朝历代历届政府都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让富人纳税,承担应有的义务。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半威胁半开玩笑地命令富豪“赶紧交税,不然杀了你们”,同时还保证“不会因为征税让你们家破人亡。”而充满“印度式想象力”的莫迪政府则选择利用废钞来“强取”和“明抢”。根据他的幕僚与阁员测算,这次突袭应该能获得约5000亿美元的收益。笔者认为,敢对富人下手的勇气值得称赞,但方式与方法有待商榷。
“废钞”风波中,为了避免500和1000卢比两种钞票成为废纸,印度的富人们纷纷在限定期内各显神通。从雇人排队兑换小额货币、大批量*食盐、抢购黄金,再到高种姓的主子求着平时不屑一顾的低种姓仆人献出兑钞名额,有钱人想尽了办法,连苹果商店的货架上都空空如也。但躲过了莫迪政府的“左勾拳”,“右勾拳”又冷不丁打来。印度当局在2016年12月放大招,开始直奔民宅,用“抄家”的方式去搜检金条、金块甚至珠宝。与开着私人飞机转移财产的某大国富人相比,印度的土财主们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不过,这么大肆折腾,最后的收益却很可怜,根据媒体报道,只有区区60亿美金,不到预估的百分之一。为何?莫迪的初衷是好的,可措施与政策需要执行者。考虑到印度官员的贪与腐都在世界出名,因此执行的效果就可想而知。假公济私、*结等等是免不了的。最后落到国库里的基本就剩个钢镚儿。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是发财者,起码部分卖黄金的就能多赚50[[%]],很多手机厂商也赚得盆满钵满。当然,最高兴的恐怕就是那些吆三喝四的“衙役”。因为上边规定,妇女只能持有500克以内的黄金,男子只有100克,超出这个限额的,负责搜查的官员可自行判断是否充公。这令笔者想起西汉时期为打击富商隐瞒财产的“算缗”和“告缗”。其中的操作空间与黑暗有多大,只有天知道。
其实印度此举也出于无奈。废钞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偷税漏税、弥补财政赤字、逼出“黑钱”、筹集基建资金。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度的能源进口已经仅次于美中两国,而且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仅在2016年每天要从伊朗进口473000桶石油。石油与黄金成为造成巨额贸易赤字的根源。而印度的外汇储备只有3000多亿美元,约为亚洲最大国家的12[[%]]左右。石油一天都不能断,就只有从黄金上下手。鉴于每年要进口700多吨黄金,印度政府决定遏制一下这种趋势。由此看来,如果说废钞的冲击波还在可控范围内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的查抄黄金则彻底引爆了危机。
由于印度的线上交易并不发达,超过90[[%]]的交易必须通过现钞,而突然间85[[%]]的纸币都在一定期限后成为废纸,引起了恐慌。试想,一个公司每周只能支取50000卢比的现金,实际上就将其交易的上限锁死,不得不减产或暂时关门。更雪上加霜的是新钞投入市场的力度只达到实际需求的10[[%]],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创造3年新低,制造业PMI创12个月以来的新低,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本财年经济增长只有6.5[[%]]。而在2015年,印度经济增速高达7.6[[%]],超过亚洲最大国家,荣登世界第一。结果宝座还没焐热,就因为自己的折腾而稀里糊涂的滚了下去。
印度还抱怨“凭啥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AA,而我的一直是BBB-”。按道理,债务上升、经济增速放缓应该影响到分数,而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都显著下滑则是一个利好。可就看“废钞”这种鸡飞狗跳的劲头,人家也不敢往高了评分。或许莫迪政府有着深谋远虑,似乎为了避免长痛而选择了短痛。“废钞”使得印度提升了经济透明度、增加了财税收入、降低了利率和通胀水平、释放了经济活力、银行存款猛增,这些都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三哥虽然偶尔耍宝,但不要小看滋养过中华文明的印度智慧。
笔者谋金(微信MJDS886)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