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就是在這個時候十分眼紅俄羅斯。不僅是極力的壓低石油價格,而且還大量的增產,想以此徹底的把俄羅斯趕出中國的市場。但是此舉未免有點天真,中俄之間早就形成一種經濟同盟關系,而且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盟中中俄之間的合作絕對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沙特即便是再怎麼降價,也對中俄之間的石油貿易影響不了太多。 而且在雙方經濟價格戰打的太熱烈的時候,中國直接放棄沙特的所有優惠,對沙特的石油進口數量銳減下來,反而和俄羅斯簽訂長達30年的石油貿易運輸訂單,總資額達到了3000億元。
對一個每日原油產量為1000萬桶的石油大國來說,沙特同時減少原油進口商的*量,且拒絕各國進口更多原油的請求,對此,奇點創世分析師馬林分析表示,沙特此舉或與其新的能源戰略決定有關。而沙特的石油部長在對未來的展望中稱,沙特阿美的願景是在2020年成為世界領先的綜合能源和化工公司,以出口更多的精煉油(也就是成品油),大力發展包括與Total合資的SATORP項目、中石化合資的YASREF項目以及沙特阿美獨資的Jazan項目。預計這三個石油精煉項目將會給沙特帶來超過34000個工作崗位。
在石油產量競爭中,其實沙特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希望通過OPEC的增產讓石油價格下降,從而使美國的頁岩油開始滯銷,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限制美國此前獲取到的石油霸權。
而沙特減少原油*到底出於什麼?有媒體報道稱,沙特以留下更多原油進行精煉為由減少了原油*。據了解,長期以來,作為一個原油出口國和石化產品進口國,沙特4月的Yasref煉油廠開始全力運行,每天煉油需要40萬桶原油,使得其足以生產並出口石油焦炭、柴油、汽油等產品。而由於氣候因素,沙特每年夏季國內用電量比較大,電廠發電用油比較多,沙特減少亞洲區域的購油需求,或出於滿足自身需求考慮的。
然而隨着油價的回暖,各大國原油需求量的增加,韓國能源部更是在聲明中稱,“鑒於2015年的低油價態勢延續,我們已經制定了盡可能多的預算計劃,以利用買入機會。”然而,就在各國需求增加之時,沙特卻減少對亞洲市場的原油*。從而導致原油需求國不得不向美頁岩油尋求*。
石油,被譽為黑色的血液,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就如同我們人體的血液一樣,人沒有了血液就無法生存,而一個國家沒有了石油,工業就無法運轉,經濟就會癱瘓。無論是石油出口國還是石油進口國,石油都扮演着絕對重要的角色,在石油這個市場中從來沒有停止過爭鬥,沒有硝煙的戰爭隨時發生着。 亞洲市場無疑是石油消費的最大市場,為了爭奪亞洲市場,沙特、伊朗、俄羅斯各自施放大招,競爭格外激烈。誰都想在這場爭鬥中搶得一塊肥肉。
筆者婭晗點金(微信yhyh1715)是金融投資分析師,從事金融行業多年,研究國際局勢和熱點事件。金融領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斷,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經驗,給大家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