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財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
“理財”之所以被稱之為理財,本質上就是打理或管理家庭財產的意思。
有誰能夠準確的知道自己有多少資產、多少負債?又有誰能夠準確的知道自己一年能賺多少錢,花了多少錢,存下了多少錢?對於一個從來不記賬的人來說,肯定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所以,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記賬,只有通過記賬才能準確的了解自己的家庭財務狀況。
2、理財讓我們的支出更有規律
在詳細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以後,我們就可以通過分析賬目來找到財務問題的症結,然後有針對性的改善它。例如,如果我們發現應酬性的支出占比過高了,那麼平時就要盡量減少外出應酬,多在家里自己煮東西吃。如果我們發現娛樂性支出多,而學習性支出少,那麼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減少娛樂性支出,而增加學習性支出。
通過這種有目的性的持續改善,讓我們的日常開支變得越來越有規律。錢都是花在當花的地方,沒有被浪費,然後就能夠將節省下來的錢拿去投資,用錢生錢。一個人的生活越來越規律,身體才會越來越健康;同理,一個人的開支越來越規律,財務才會越來越健康。
3、理財讓我們更有安全感
一個人有手有腳可以找到工作賺錢,但是他仍然會擔心,擔心什麼?他擔心自己會因為失業而中斷收入;他擔心自己或家人生病,自己無法負擔高額的醫藥費;他擔心自己存不夠日益增長的孩子的教育金;他還擔心自己年老體衰不能賺錢的時候,沒有存下足夠的養老金。
而通過理財,我們能夠在收入豐厚的時候,為這些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做好充足的準備。即使風險真的到來,我們也能夠維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同時,在我們退休的時候,也能夠過上體面的、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4、理財讓我們更有目標感
很多人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於是拚命工作,努力賺錢,掙到工資以後又全部花掉,然後繼續努力工作。收入越高,開支也越大,除了疲勞感增加以外,幸福感並沒有增加。這讓很多打工族對工作心生厭倦,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而理財為我們*了一個更高的目標:財務自由!
所謂自由,就是我們既可以選擇工作,也可以選擇不工作;既可以選擇做這件工作,也可以選擇做那件工作。我們可以選擇不為金錢而工作,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讓錢自然而然的流入我們的口袋。
所謂財務自由,就是通過錢去賺錢,所產生的收入足以抵消我們的日常開支。錢賺錢就是我們常說的“被動收入”,比方說,我們有一套房屋出租,每月收到的租金收入;又或者是,我們所持有的基金份額所產生的分紅收入等等。這些收入即使躺在床上也能收到。
而與被動收入相對應的就是主動收入,我們必須主動付出自己的勞動力和智慧才能獲得的收入,也是絕大多數人的主要收入來源。
當然,我們學習理財的目的並不是完全取消主動收入,只靠被動收入來生存。而是要讓自己處於財務自由的狀態,然後自由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業,通過這些事業來賺取主動收入。這樣,不僅我們的收入會更加豐厚,而且生活也會更有意義,最終實現更加完美的人生。
筆者專注研究國際經濟形勢,【微信:JRDJ66】投資更要順應趨勢。對現-貨原油瀝青、金銀銅、天然氣等產品不管是大盤還是微盤,資金大小無關緊要,有緣分有興趣的投資者,必是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