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6年GDP增速为6.7[%],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GDP正在稳步攀升。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美国的一半。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跻身超10万亿美元经济体俱乐部。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时刻,是中国经济顶住了浪潮,那么在2017年,中国经济将如何领导世界经济动向呢?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将会如何?
赶超美国不再是梦想
在今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3个百分点至6.5[%],同时维持中国明年增长预期6[%]。而该机构对美国今明两年的增速预估则小幅高于2[%]。
这意味着,“中国速度”仍将继续发力。根据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和增长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6》,2020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中国GDP总额可能接近或者达到美国的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认为,按照官方汇率折算,以美元计算的中国GDP目前不到美国的70[%],但官方汇率低估了中国的经济体量。即便现在中国经济总量不如美国,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已经非常小。他认为,20年内中国经济体量是美国的两倍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而从经济增速、增长原动力、人才和创新等方面来看,中国在20年内必将全面超越美国。
虽然英国脱欧的后续发展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使我国出口面临不利因素。但同时这也是个机会,让经济更快转型成为内需,尤其消费、服务业和科技拉动。短期内出口虽然还很重要,但我国已经不依赖出口拉动增长了。反观美国,其内生创新动力可能是有限的。而中国仍然处于高速发展和变化之中,可以借鉴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经验,最终可以追上并且赶超。
中国经济需要改革创新
中国经济现在硬件条件已经达到了,但是中国现在面临的状态是:两个海平面,形象比喻已经变成了三明治,我们夹在中间,成本已经顶上来了,市场成本也上升了。劳动力大家都贵,土地也在贵。但是我们手里还没有多少独到性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的竞争就两句话,你要么成本比人家厉害,要么手里有独到的。比如美国苹果卖到全世界,通宵排队买。他有你没有。现在我们30年改革开放高速成长伟大成就,全球格局看夹在中间了,底下有印度、有越南,他比你还便宜,他招商引资的力度比我们当年还强,都学会了。
在这个情况下,就无可阻挡的发生了整个经济增长的模式的变化。现在要继续我们的成本优势,但是成本当中的那块体制成本,这个东西没有改革,光靠民间解决不了。没有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主动地发起一轮一轮的深化改革,这个成本很难降下来。
创新很重要、很伟大,但是创新不是一定会发生的。成本曲线也不一定会右移,否则哪来这么多的过剩产能、僵尸企业、鸡肋的企业,还有病危停滞的企业?创新是有条件的。
举例说,以色列800万人有3500家初创公司,并且特拉维夫主导了美国硅谷的高精尖研发,美国没有一家大公司不在特拉维夫设创他们的研发中心,他们靠的是人、想法、发明创造,靠的是对教育的重视。
如果中国不创新、不改革,不会走出现在的困境。前段时间中国终于制造出圆珠笔头这就是创新的一大步,中国终于可以自主生产制造不用再向外进口,这不仅对经济,对国家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回顾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改革的第一年。从全年的运行情况来看,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特别是四季度GDP增速两年来首次回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从2016年全年来看,实体经济呈现回暖迹象。
而2017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决策层淡化了对经济增速的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在边际上出现收紧,促改革和防风险将成为贯穿全年的核心任务。从全年来看,预计经济增速会逐步回落至6.6[%]左右,而物价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根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201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这意味着财政支出增速将与经济增速同步,预计财政赤字率继续保持3[%],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