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元主宰全球金融的时代,连经济金融发展领先中国不少的欧洲搞出来的欧元都是几经波折才获得一席之地,人民币要谋求真正的国际化显然并非易事,纵横交错的几大棋局,中国央行的谋篇布局也是煞费苦心。
棋局一:人民币逐步脱钩美元
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已经持续了20年,而且在近年来日益放松。这种汇率制度很好地配合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过如今是时候改变了。第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紧盯哪种货币,即使是以一种松散的方式,中国的体量都显得过于庞大;第二、完全利率自由化和大量资本开放之前,需要的是一个更具灵活性的人民币;第三、由于美元的避险属性,挂钩美元通常会放大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美国也不再欢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同时,只保持“单向的弹性”。
棋局二: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将相关申请程序简化为备案制,取消了对上述机构的额度限制,将其投资范围从现券扩展至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债券远期、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交易。这将有利于提高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有利于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发展和深化。
棋局三:构建人民币进出渠道
经常项目项下的人民币回流比较自由,只要有真实的交易背景就能畅通回流;而资本项目项下的人民币回流渠道虽然近年来不断拓宽,但由于行政监管对主体、限额、投资产品结构等方面的限制,资本项目项下的人民币回流并不通畅。人民币回流渠道的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而人民币回流渠道若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则有待于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构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扩大人民币债券业务和境外人民币基金发行等政策和举措。
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巨大进展,人民币已是接近自由浮动的货币。不过国际上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规模相对还小,这个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经济规模在未来20年里有望超越美国,人民币国际化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开放,对世界而言是一件好事。
文/金晨甫 金融分析师微信:jcf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