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大旅行社公布的春节酒店预订数据显示,三亚酒店成为春节期间预订榜首,尤其是高星酒店,预订已经非常紧张,而且价格相比平时上涨了4、5倍,最贵的甚至开价10万元一晚!
事实上,三亚市年前还出台了“不得高于6000元/晚”的政府调控价,并称将严惩炒房哄抬房价等行为。当时还引发了诸多议论,甚至有人认为政府此举非但不是“限制涨价”,甚至有“鼓励涨价”之嫌。但现实更加超出人们的想象力。这让政府调控陷入不小的尴尬。
三亚“天价房”为何出现政府“价格规制”失灵?笔者认为,价格机制是市场发挥作用的主要工具,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产品的最佳价格,即价格均衡,而不是政府的“价格规制”。即便政府需要干预“天价房”,也要遵循市场规律,要多从扩大多层次住宿产品例如民宿等供给,而非简单的“价格规制”。
春节前,三亚物价局对旅游饭店客房实行了政府指导价管理。标准客房最高限价为5000元,确实需要突破最高限价的,须从严审核,原则上不超6000元,并报三亚市政府审定。但据《法制晚报》报道,打开某旅游APP搜索发现,三亚6000元起的酒店列表多达6页160多家。有数据显示,三亚目前共有各类旅馆1700余家,也就是说,春节期间高于6000元的酒店就占总数的约十分之一。这就意味着,三亚的“天价房”不是个别案例,存在范围并不小。
“天价房”存在并蔓延证明了三亚市政府“价格规制”失灵,细究之下,其实三亚市的“价格规制”必然会遭遇“现实挫败感”。这是因为“标准客房”对酒店并不能构成实质性约束力,只要稍微改一下文字“海景标准房”“豪华标准房”;稍微增加一些略高于“标准客房”的配置或服务,哪里还需要“报三亚市政府审定”?这样必然导致三亚市政府“将严惩炒房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承诺落空。三亚市煞费苦心的“价格规制”不仅无法调控价格,更会让政府因为承诺落空而失信于民。
从表面上看,是酒店制定了“天价房”,但实际上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均衡价格取决于市场需求与供给。“天价房”显然不是酒店的冒失举动,酒店选择“天价”一定是有“某种因素”(即需求远大于供给)让其相信,“天价房”能卖出去。
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实现供需双方的均衡,而价格就是主要工具。春节大量游客涌入三亚,价格上涨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现象,也是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包括酒店住宿在内的旅游产品是一个正常商品或服务,不同于上瘾品及市民必需品那样缺乏价格弹性,市场需求将随价格上升而下降,游客可以选择价格低的其他酒店。同时,市场上还存在大量类似三亚旅游产品等“替代品”,如海口、东南亚等。另一方面,超额利润也能刺激市场供给,如共享型民宿、宾馆投资扩建等。
酒店等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价格变化是给消费者或供给者信号,价格上升将激励更多的供给,抑制消费者的*;价格降低将鼓励消费者*,抑制供给,从而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
三亚“天价房”出现政府“价格规制”失灵再次启示我们,一定要慎用行政力量来直接干预价格,即便三亚市认为“天价房”需要干预(毕竟减少游客,意味着,减少消费并不是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也要用好“市场之手”,遵循市场规律方可事半功倍,而非逆规律而行。例如积极发展共享型民宿以鼓励市民在高峰期*住宿产品等,多在增加春节期间各种档次的住宿供给上面做文章,及时发布各类住宿价格、供给数量等市场信息,让旅游者更加偏好、收入水平等采取合适的决策行动,依法打击酒店不正当的“价格合谋”“价格卡特尔”等试图垄断联合的违法行为。这远比政府的“价格规制”更加具有效。
笔者名仕论金(微信:mines108)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对投资股票、期货、证券、现货原油、沥青、白银、天然气、铜等贵金属感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不妨找我谈谈,我相信这会是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