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beyond the headline》网站2月3日发表题为“特朗普对华强硬是否将助推中国寻求与俄发展军事同盟?”的文章指出,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美国的亚太政策不太可能发生改变。相反,在追随前几届政府设定的目标上,特朗普似乎更果断。
文章引用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的观点,对特朗普中国政策的影响,以及其是否会导致“北京与莫斯科发展事实上的军事联盟”进行了分析。卡申认为,正确评估特朗普新政对中国军事计划可能产生的影响,必须消除两个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特朗普对中国的抨击与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的政策完全相反。美国政府重返亚太以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给人这样的印象:为中美冲突做准备早在上届政府就开始了。也就是说,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开始增加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强化了业已存在的军事同盟。而增加与台湾的军事技术合作,早在乔治布什(George w . Bush)政府时期就已经明确。
至于特朗普废除奥巴马的亚洲经济外交关键项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则纯粹是出于政治原因。因为TPP是其支持者最痛恨的事物,他们不会容忍特朗普试图保留该协议。
综上,虽然特朗普政府并非美中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始作俑者,不过其仍将延续前几届政府的政策,并将展示出更大的决心和一致性。
第二个误解围绕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军事化展开。理解这一点需要考虑大多数军事项目的惯性。 对照20世纪中叶的情况可知,从头开始创建一种复杂且昂贵的武器系统需要很长时间。即将投入使用的许多新武器系统,几十年前就已经立项。例如,中国DF-41*的发展始于1980年代末。政策变化要比军事技术创新的发展更加迅速。
因此,大国军事计划考虑了所有可能的危险场景。这就是为什么:中国1990年代的军事计划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与美国(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冲突的基础上。
2014年-2016年,美国施加给俄罗斯的压力逐渐增加,致使俄中军队和军事技术合作显著增强。据统计,两国军事技术合作的规模接近了1990年代和2000年代早期的创纪录水平(2016年,俄罗斯向中国*了价值30亿美元的武器)。此外,双方的联合军事演习也已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卡申认为,美国对中国施加的新一轮压力可能会增强其寻求与莫斯科合作的意愿。目前,俄中军事互动频繁已是备受关注其中包括年度大规模军事演习涵盖陆军、空军和海军,以及较小规模的计算机化*防御演习,反恐演练和联合执法以及代表团的交流,如果再向前迈一大步,两国可能会建立军事-政治联盟,这种关系将为中俄两国在世界各地开展联合行动创造条件,并将中国置于俄罗斯的“核保护伞”之下。但此举需要中俄对各自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进行修改。
此外,考虑到中国几十年来坚持的“不结盟”原则,这种设想实现起来最为艰难。不过,也可以假设:若特朗普抛出更加激进的怼华政策,或将导致中方对其政治路线作出报复性紧缩,同时增加国防投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数量和规模也会进一步增加,军事技术合作的领域也可能得到扩展,从而加快中国重大军事技术项目的实施。
然而,目前看来,并没有迹象表明,莫斯科和北京(任何一方)已经做好准备迎接一种真正的同盟关系。
笔者金市佳缘经常专注研究国内经济形势跟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天然气,原油,贵金属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资金缩水,做单不顺被套单、锁单,那么你可以多重视本人的文章。添加V信2921931576获取每日投资指导,行情分析,策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