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找机会聊聊赵薇,这个随时能触发争议的艺人和公众人物。
最近她又干了件石破天惊的事儿,引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函连发17个“天问”。
主要是因为赵薇想做一笔大*:她发起成立的公司“龙薇传媒”计划以30.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上市公司“万家文化”29.135[%]的股份,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花大价钱,换得对一家影视文化题材的上市公司的掌控权。
这步动作确实有点大。上交所发函质疑这笔收购的动机和资金来源,以及背后有没有潜在的关联交易:刚刚收购万家文化股份参与投资两家电竞公司的动议不是被我们否了么?怎么又来了?而且玩了个更大的,从小股东变大股东了?30多亿人民币的钱从哪儿来?都说你赵薇夫妇这几年投资赚了不少钱,到底有多少钱?你给我们亮亮家底?你旗下的影视公司未来跟上市公司的关系是什么?打包注入上市公司够格吗?都说你跟马云关系好,那阿里巴巴旗下的文化娱乐资产——优酷和土豆都退市了,未来是不是都是你的?
亮出家底,老实交代。于是,赵薇还真交代了,也把大家都给吓坏了。
凭良心讲,赵薇老师交代得真彻底,基本算是自己把挖个底儿掉了,也撇清了资金和业务上与阿里巴巴的关系,但真正把大家吓一跳的是资金来源:刚成立两个多月的“龙薇传媒”作为这次的收购主体,收购的每一分钱都是借的:其中赵薇向龙薇传媒无息借款6000万元,基本算是左口袋进右口袋;此外的15亿以赵薇的个人信用做担保向资产管理公司“银必信”借款;其余的15亿来自龙薇传媒质押即将获得的万家文化的股权,算是期货。
除了6000万人民币是自己借给自己,其余都是向别人借的。6000万人民币撬动30亿人民币的收购,“50倍杠杆”的说法随即被媒体抛出,舆论大哗。
搞过资本运作的人质疑杠杆过高,有潜在风险;擅长操控公众舆论和股市散户心理的人抓住“借钱收购”不放,拼命把舆论往“空手套白狼”、“收割股民”和“门口的野蛮人”的方向引。
赵薇来圈你们的钱了,赶紧跑啊。
为了在二级市场圈股民点儿钱,自己掏了6000多万还背了30个亿的债,这钱圈的也是够辛苦。
一
事儿就是这么件事儿,但是咱们必须得知道这背后的门道,以及为什么公众有那么大反应。
这确实是一次“杠杆收购”,而且杠杆倍数很高,这一点能吓尿很多人。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宝能系”收购万科股权,背后调动了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银行和信托机构等累计数百亿的资金,杠杆率4倍多。而本世纪以来最引人关注的杠杆收购是李嘉诚之子李泽楷,作为盈科的掌门人,48小时内以10亿美元自筹资金撬动了130亿美元的贷款,从新加坡电信手里抢得当时的蓝筹股香港电讯,杠杆率高达13倍。
赵薇这次入股万家文化的杠杆率,确实比它们都高,这就意味着风险,没什么好说的。问题在于,这个风险是不是可控的。
万家文化给上交所的回复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赵薇和黄有龙夫妇的家底了:各种资产累计折合人民币超过56亿元,涵盖股票、不动产、股票、股权投资、影视和酒店贸易等各种资产组合;而2016年赵薇夫妇投资收回的现金流大约在12.56亿港币。如果不算上赵薇在入股万家之后手里掌握的不限售的可自由流通股,仅以其夫妇身家和2016年的投资回报计算,“还不起钱”的风险也没那么大。坦率地说,上交所作为监管机构,这次向万家文化发出的问询函大有“挖地三尺”的感觉,内容已经超越了监管者的权限,不就想证明这个钱是不是“来路不明”吗?那好,亮家底给你看。看见了没有?一个有着50多亿资产的人找资产管理机构借个10多亿,换你借不借?反正换我我借。
但借10多亿这事让普通的吃瓜群众和过去两年宛若惊弓之鸟的股票市场散户听了,还是会吓哭的。
最近有一个说法:赵薇这次试图控股万家文化,是她走向最强大的时刻,也是她走向最凶险的时刻。我挺同意的。但每个想干点什么的人,人生都会有他/她的凶险时刻,只是做的事不同,价值不同,凶险程度不同。对赵薇来说,拍电影,当制片人和导演已经没什么太“凶险”的机会了,累计票房超过50亿人民币的演员/导演的成就还是很赞的。但掌控一家上市影视文化公司,用资本意志将电影工业、文化产业和明星艺人资源,不断在自己手中变幻组合,对于赵薇来说,其命运多少是有些不可知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才需要一家上市公司作为自己的底牌,这条路也许能走得容易一点。赵薇有作品,从《画皮2》、《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亲爱的》,到《横冲直撞好莱坞》和《港囧》,一连串的票房保证,是一个能在演艺、导演和制片等多个维度证明自己的影视制作人;这些都可以被作为“无形资产”,注入到将来上市公司的资产组合中。赵薇夫妇擅长做投资,商界资源和人脉积累扎实,过去几年的投资回报还不错,这些或许是她有可能把一家不断变化概念的资产质量不高的上市公司万家文化,变成她自己可独立施展意志的影视文化产业帝国的基础和前提,但这仍是一件未被完全证明的事。
所以才值得“冒险”,而风险主要来自这场交易的操作本身。因为国内A股市场的影视文化板块正在受到严格的监管,重组和定增面临的质询可以想象。这个时候出手,触霉头是正常的,但赵薇还是出手了。其实坦率地说, 如果赵薇注资了一个眼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概念公司、大数据概念公司、电动智能汽车概念或者是工业4.0机器人制造概念公司,监管质询也许都不会像现在这么严苛到琐碎的程度。但如果赵薇真的那么做了,那倒是真落得了有炒作、投机和赚快钱的口实。
回到赵薇对万家文化的收购案。如果这个案子是冯仑、贾跃亭、王健林或者马云做的,人们恐怕会是另一种说法。但正因为是赵薇,事情就变得更暧昧起来,短期炒股、收割散户、背后有人……传言和猜测才会像潮水一样。“一个明星操盘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背后没故事?不可能!”。就像我们做天然气和原油一样的道理,不弄懂背后的消息面光看技术面再好的操作都是徒劳无功。
笔者中皇财金【V信ZHCJ9988】对投资(原油沥青,天然气,白银)等现货,股票、发售投资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