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书叫做《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专门描写历史上被炒得发狂了东西和当时的情景。
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段落就是荷兰人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郁金香,郁金香的价格在两年之内突然被狂飙,上流社会所有人都愿意倾家荡产甚至举债买入。
直到两年之后,有人突然发表了一文章质问郁金香这么贵的价值在何处?人们似乎忽然梦醒,一周之内整个郁金香市场下跌了90[%]。
中国房市现在也有着类似的情形。所有人都认为,也都承认了房地产存在了泡沫,但是所有人都不认为房价会下跌,现在,如果我说地产会下跌,恐怕会被一群人喷成是傻逼吧。
但是敢问,你们有谁,思考过房价应该怎么定价,既然有泡沫,为什么房价不愿意下跌么?
难道你们真的认为是刚需?房价一涨成交量立即上涨,刚需怎么就那么刚好,越是涨越是要刚需?
在一个完全的竞争市场,通过供需调整,如果需求旺盛,价格偏高,就立马就会有人以更低的价格卖出商品获利, 知道商品供需平衡,商品价格最后为商品成本价格。
供需决定价格,这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但是中国的房价问题出在供给方。建设房子所需要的土地是由政府统一供给的。中国土地与外国不同,并非私有,政府通过地块用途控制了地产,如果不从政府手里拿地,其他商业地产,工业用地,农业用地无法改变用途开发成居住商品房。对于政府来说,土地管理局,国土资源厅,国税地税,财政厅共同联手,一面当裁判的同时,一面只要通过控制拍卖土地的多少就可以做到控制房价。
当房价快要降低了,只需要少供给一点土地,少拍出去几个地块,供给少了,自然房价就上去了,地方政府需要的,就是把房价维持高位,保持房价上涨预期。这样,下次拍地的价格更好,这对当地金融市场的稳定在房价未崩溃的情况下亦有帮助。
要问为什么地方政府要这么做,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缺钱,当前卖地收入在政府收入中稳居第二,而且当前地方财政大大受益地价高企。拍地收入,土地税收,地产开发税收收入,房地产火爆还对GDP拉动作用明显。
另外,在当前地方政府,政绩最明显的还是经济发展,这个时候谁如果主动降低了房价,短期GDP政绩必然下降,就意味着在中国激烈的官场排位中落后,没有哪个一把手愿意作出这样的牺牲,反正全中国都这么疯狂,没人会怪罪谁的,理清房价,就说自己地盘的房价都是刚需推动的就好,现在百姓也好骗的很。
至于中央,自然也是明白的,中央政府对于房价高企有着非常大的忧虑,因为这泡沫,就和一个*一样,炸是一定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炸,怎么炸,炸完损失多少的问题。
如果中央真想调控,房价下来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地产税一下,每平米一年收税一两千,二套房翻番。现在两套房的中产阶级一年上税就交个两三万,更不要说房姐房爷啥的,你看看地产价格会不会下降。
问题是,中央政府知道刚需这词是骗人的,房价一旦出现下跌预期,若政府不*流动性,大部分所谓的刚需会立刻进入观望,房价会出现无量滞涨进而下跌,这将是崩溃性的,房价崩溃之后大量投资者购房者资金链断裂,民间金融市场出现金融危机,进而传递到整个中国市场和其他行业,尤其是以土地抵押为主的银行,银行为缓解自身压力,将从正常的其他企业中抽资自保,造成中国金融危机,之后危机甚至将传导至全球。
日本,香港的金融危机都和房价疯狂或多或少有些关系。而且它们共同点都是房价在金融危机之后大幅下跌,政府经济发展减速,更可怕的是他们的衰弱至今都还没恢复。中国政府显然不愿意发生过的剧本再次在自己身上发生。
但是,现在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政府如果继续维持房价的上涨,就意味着上涨期间,原本能够更有效率的调配的资源将浪费在将来注定下降的泡沫中;如果打压房价,意味着一个谁也不知道爆炸了会成什么样*被引爆。于是政府幻想了一个很美好的情景,就是保持房价高位不上涨,房价下跌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通过通胀和人民收入增长慢慢让房价泡沫减小,让消费能够支持房价。问题是,房价不怎么下跌,就意味着房价上涨,房价只要有上涨预期,就注定会成为民众心中超越国债的第一投资保值品,就依然会被市场推高。
这个幻想的破灭也意味着政府意识到了经济的高增长与改革注定无缘,也意识到了地产泡沫走到了这一步恐怕也到了危机的边缘。
恐怕本次三中全会不会明说太多楼市调整的事情,会把着力点放在地方财政税收改制上面,因为问题根源不在需求方,而在供给方。
这也是为什么李博士现在愿意主动调低增长预期,期望能够将经济重心调整到消费而非投资上,无非就是希望能在泡沫爆炸之前有一个较好的布局与后路,在爆炸之后社会能够更快速的稳定下来,找到国民的新增长点。
笔者柯少(微信ksbj1995)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