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生活中的许多苦难,我们要学会承受,学会担当,学会在泪水中直立自己的灵魂。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的,命运从来都是峰回路转的,因为有了曲折和故事,我们的生命才会精彩。有时候,哭泣,不是屈服;后退,不是认输;放手,不是放弃;沉默,不是无话可说。摔倒了又怎样,至少我们还年轻。
2012年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人民币资产的价格。虽然同是6.8的汇率,但资产价格恐怕早飙升到天上去了。上海去年中期拍的那个地王,七、八个篮球场那么大一块地拍110亿人民币,按照当时官定汇率6.7折成美元,在美国、日本、欧洲能买什么东西大家都清楚。日本东京银座核心商圈的公寓单体价格也就6万人民币/平米,在中国对等物业标的价格可能要翻个倍。
如果将经济分为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这实际上反映了资源在这两个部门错配已非常严重。今天中国的核心问题是不可贸易品对可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已经非常离谱,即内部实际汇率(internal real exchange rate, IRER,也就是内部非贸易品与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大幅升值。大量的资源要素都被吸收到不可贸易部门创造泡沫(地产和金融交易繁荣),可贸易部门、有效率的部门、制造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挤出。从而压制出口利润,侵蚀其科研能力,影响制造业的竞争力。
今天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事实上宣告了过去十年的金融改革路径的失败。2009年后,为了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试图“大力发展金融创新,用金融创新去引导实体经济的转型”,试图用金融自由化推动的货币宽松来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最后却走出了个挤塌实体,动摇货币定价的负向反馈路径。
实验宣告失败。由此带来的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所产生的挤出成本,远远超过了降准降息和无序的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所谓融资成本的下降,最终损毁了本国货币定价(汇率)的根基,把人民币对内定价的“锚”都给丢失,这就中国所经历的过去五年,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地抑制金融“炒来炒去”的繁荣,尽管前方的路可能已是“钢丝上的舞蹈”。
2016年7月26日,中国的宏观政策事实上发生了重大转向,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提出了“抑制资产泡沫”。随后我们看到之后的宏观政策非常明确地指向两个方向:第一是快速冷却房地产部门的资产创生速度,第二是全面清理金融内部交易性资产创造的繁荣,即金融降杠杆。
说完宏观,我们来看微观。今天是春节长假后人民币的第一个交易日,从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来看,与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相比,中间价几无变动。但事实上,在春节七天长假里,美元指数跌幅在0.6[%]左右。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变动很小,这导致了人民币指数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按照笔者的计算,人民币指数再次逼近94的关口,在这个关口,人民币指数曾在去年7月开始不断盘整测试。由于人民币指数在今年加入了11种新货币,所以将目前的人民币指数与去年相比,似乎意义不大。但无论如何,调整之后的人民币指数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低,却是不争的事实。
再来看看远期市场,下图是境内市场上的一年期远期,即使在CNH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后,境内的一年远期却一直在7左右的位置徘徊,并没有出现如即期市场一样的“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盛景。
稍微总结一下,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仍会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吸引海外投资者,人民币资产也需要*额外的收益。
本文由雄霸金山(微信xbj028)现货分析师团队独家策划,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内容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套单锁单操作不理想可与本人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