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物价上行压力高于去年,而特朗普就职后中美两国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较大,对通胀水平的上升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整体看,2017年通胀或将成为全球趋势,势必波及中国。
据财富证券分析,2017年国内物价上行压力大概率高于2016年,原因有几方面:
①海外经济体有望继续复苏,尤其是美国经济增长将增加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加上国内限产政策增加大宗商品的进口,都会提高今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②去年PPI大幅攀升后,会传导至CPI,尽管在弱需求环境下这种传导效应较小,且时滞较长,但也会增加今年CPI的上行压力;
③服务类项目价格易涨难跌,对物价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其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不容小视。
预计2017年全年CPI上涨2.0[%]-2.3[%]左右, 而PPI将大幅上涨,预计全年增长5.0[%]-6.0[%]。
此外,春节期间食品需求增加,食品价格尤其是鲜菜价格上涨将推高1月物价水平,预计1月份CPI增长2.8[%]-3.0[%],可能为全年最高点。
预计1月PPI增长6.7[%]左右,主要是“三黑一色”(石化、钢铁、煤炭、有色)行业产品价格 拉动PPI大幅上涨,“中国需求”因素和去产能限产政策则是背后深层次原因。
海外“黑天鹅”或火上浇油
尽管通胀温和上升为业内较为一致的看法,不过,有几种可能推升国内通胀水平的小概率事件值得关注,其中海外“黑天鹅”最为值得重视。
对海外输入型通胀的影响,平安证券认为,近期美国与欧洲公布的经济数据均显示外围复苏正在持续,主要央行的表态也偏鹰派,且美、欧、日、英等国的通胀水平近期均有攀升的迹象。
如果2017年外围经济体复苏的状况好于市场预期,尤其是特朗普政策所带来的美国经济复苏高于预期,带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在2017年继续出现大幅上涨,由此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可能使得中国物价水平超出预期。
此外,业界一直担心可能到来的中美贸易战引起国内物价上涨及通胀。第一创业认为,特朗普提出了减税、扩大基建的财政刺激计划,推升了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在特朗普当选后应声而涨。
而特朗普提出的对中国和墨西哥征收特别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也将极大地提高美国进口商品的成本,推升国内的通胀水平。
鉴于包括香港转口贸易在内的来自中国贸易顺差占整个美国贸易顺差的比重从2001年的2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50[%]左右,特朗普已安排多名对华鹰派人士担任贸易部门的主管,在其就职后中美两国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较大,更会对通胀水平的上升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
从全球周期来看,油价上行、美国加大财政刺激、汇率贬值、货币增速下降但仍处于扩张区间,都使通胀预期有所上升。
长城证券认为,受OPEC减产协议影响,油价将被推升,2017年全球通胀中枢则有可能抬升,通胀或将成为全球趋势,势必波及中国。
美国实施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推高了通胀预期;汇率贬值背景下,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国外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通货膨胀预期便随之提高,且伴随着美联储渐进式加息提速,汇率贬值加重输入性因素对通胀的影响。
不过,在美国进行基建投资,征地是极大的难题;另外,虽然今年全球流动性仍将处于扩张状态,但货币超发的结局可能表现为资产价格的上涨,能否传导在实物资产价格上还未可知。笔者谋金大师【V信MJDS886】对投资(原油沥青,天然气,白银)等现货,股票、发售投资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