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楼市注定是要愁云惨淡的。对于奋斗在热门城市的人来说,看清走势才能确定自己的计划。是打算继续租房,还是尽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筹措首付入手一套?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事。
1、近一两个月来楼市下跌是怎么回事?统计局刚刚公布了2016年12月份的数据,其中15个热点城市楼市快速企稳,微跌的城市数量在增多。各种报道的落脚点也集中在楼市降温上面,但几乎都没有涉及到核心的部分。
以一线城市为例,新房降温的原因主要是*量减少、高端豪宅成交量大幅下滑。一线楼市已经豪宅化,但市场降温导致这些房子不好卖,它们销量的大幅下滑是拉低新房平均成交价的重要原因。但豪宅的冷清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多少意义,认清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于普通人来说,哪个价格更具参考意义?显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真实体现市场供需状况。社科院最近发布了一个18城市房价中位数报告,部分城市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城市的楼市显然比外界认为的要坚挺。房地产的走势仍然决定于市场内在逻辑。
2、成交量下跌的背后是房子越来越少了
在开发商层面,价格不能如预期,结果只能是开发意愿降低,房子越来越少,供需越来越扭曲,眼下京沪深出现了一些特殊房子,比如自住房、人才公寓等,这些住房都并非由市场来配置,当然也不能覆盖广大的普通购房者。
热门城市中,大家买房的确越来越难,但不可否认的是沪深新房入市的越来越少,一旦入市,价格显然更高,不让入市才能让价格转跌,这才是降温之内在逻辑。如此一来,人们从原来的“担心买不起房”转变为“担心买不到房”。作为购房者的你,更不希望哪种情形出现?
“买不起房”的言下之意,我们仍然能看到楼市未来趋势;“买不到房”的言下之意,我们看不清未来走势,现在虽然控制住了局面,但未来一旦放量卖房,价格是否会迅速拉高?憋太久了,人们总是要发泄的。
3、2017年是不是个机会?
与大部分城市房子卖不出去相比,热门城市房子仍然有着强烈需求在支撑着,背后是这些城市的基本面在持续改善,基本面包括人口流入、市政投入、产业结构等。
让价格涨得少一点,或跌一点,他们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只不过他们只采取了一部分措施,却没有抓住契机扩大住房*,内在矛盾却在激化。眼下只是在需求端不让人买房子,却没有积极采取措施增加*,新房的去化周期一再走低,这些都是信号:短期不涨,长期仍然上涨,与之前几轮并无二致——调整后再次快速走高。普通人只看政策,结果可能是买房更加困难。
对于购房者来说,2017年肯定是个调整年,热门城市的价格会有所松动,但指望能跌到你所预期的价格却十分不现实,对于购房者来说,如果预期未来几年走势不改,2017年是入市的窗口期。
政策何时松动,现在仍不明确。即使不放开,等到两三年后,符合购房资格的人数会陆续增加,这些需求的增加必然推高有限数量住房的价格。
4、刚需购房者有哪些选择?
上图是2016年冬季34城的白领求职薪酬状况,与各地房价相比,买房相当困难,越是核心城市,刚需越难置业,向外围扩散是必须的了。
未来三大城市群的外围,将是刚需置业的重点区域。目前,仍然算得上入手的机会。北京周边的燕郊、固安等城市;上海周边的昆山、嘉兴等城市;深圳周边的惠州、东莞、中山等城市。
这些周边区域的价值依托于交通的改善,特别是轨道交通的改善,一旦完成,将能够实质上承接居住需求。这些城市最大的风险是经济陡降,一旦陡降,资本会向核心区收缩,外围会率先被抛弃,实际上大城市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低。
本人对茶票、股票、现货原油、天然气、白银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个人薇亻言:xyxy1615(长按可以复制),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