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缩减原油*的后果之一,就是轻质原油较重质原油的溢价不断收窄。
理论上这应该会导致轻质原油流向亚洲,炼厂会用汽油含量较丰富的轻质油,来取代一般而言在亚洲地区更常使用的重质油。
不过鲜有迹象显示事态朝此方向发展,很有可能是因为许多大西洋盆地的轻质原油生产商无法扩大产出,同时也是因为亚洲炼厂仍在油品上享有丰厚利润,尽管重质原油价格上扬。
追踪全球轻质原油指标布兰特原油、以及中东指标中重质油间价差的布兰特/迪拜互换价格,在上周跌至15个月新低。
布兰特原油较迪拜原油的升水在1月13日跌至每桶1.65美元,本周三则是小幅回升至1.71美元。这远低于去年这个时候前后常见的每桶4.65美元。
该价差自2016年1月以来就一直呈现收窄趋势,但收窄速度自9月起加速,当时市场开始预期OPEC及其盟友可能真的会让讨论已久的减产付诸实现。
11月底达成减产协议,OPEC成员国将每日减产约120万桶,俄罗斯等非OPEC成员国承诺将每日减产60万桶。
布兰特较迪拜原油价差从12月2日的每桶2.60美元降至上周的低位,跌幅为36.5[%],因重质原油价格涨幅高于轻质原油。
这主要因为多数被减产的是重质原油,OPEC减产重担主要是由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波斯湾国家承担。
实际上,波斯湾产油国减产主要是以牺牲轻质油价格为代价,对他们所产重质油价格有更大的提振。
布兰特原油期货周三收报每桶53.92美元,自OPEC达成减产协议的前一天11月29日以来已累计上涨16.2[%]。
同期,在迪拜商业交易所交易的阿曼原油期货累计涨19.1[%],周三收报每桶52.30美元。
市场尚未回应
理论上讲,重油价格走强应能提振目前相对较低价、较轻品级原油的需求。
迄今为止来自交易员的观察性证据表明,亚洲炼油厂尚未考虑大规模改用较轻品级原油,部分原因是安哥拉、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等产油国的*问题。
汤森路透*链和大宗商品预测汇总的数据基本支持这一看法,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亚洲从中东进口原油的力道依然很大。
今年1月,预测来自中东的原油进口将占亚洲总进口量的65.4[%],低于10月的67.2[%],但高于12月的63.7[%]。
过去11个月,中东占亚洲原油进口量的比例平均为65.9[%],意味着自OPEC减产协议生效以来只有小幅下降。
1月非洲在亚洲进口中的占比预计为11.8[%],高于过去11个月的10.75[%],但仍在10-12[%]区间之内。
似乎到目前为止,轻质原油生产企业和炼油企业尚未对各品级原油价格的变化趋势善加利用。
问题是这能否持续。
若亚洲炼厂决定仍按部就班地买进较重质原油,布兰特较迪拜原油价格升水可能会继续收窄。
倘若炼厂认为可借机买进更多轻质原油,减少*较重质原油,那价差将扩大,会迫使肩负减产重担的OPEC产油国耍把戏。
从中国进口安哥拉原油中或许能得到线索。当布兰特/迪拜原油价差收窄,数月来中国对安哥拉原油的进口一直呈增长势头,但当价差扩大后,进口规模随之降低。
布兰特/迪拜原油价差2013年9月触及逾每桶7美元,中国对安哥拉原油进口量从当月的398万吨,到同年11月便降至216万吨。
相较之下,当布兰特/迪拜原油价差于2015年7月跌至每桶仅有0.61美元,中国当年9月对安哥拉原油进口量还只有287万吨,到2016年2月便增至478万吨。
这并不是说布兰特/迪拜原油价差是推动中国从安哥拉原油进口的唯一因素,也不是主要因素。不过这似乎表明当较轻质原油比重质原油更为便宜时,中国炼厂的确会更多地*轻质油。
如果目前轻质原油较重质原油价格升水继续收窄,那么亚洲炼厂加大采购轻质油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图表:中国进口安哥拉原油以及布兰特/迪拜原油价差
文/龙琦财经(唯一官方微信LQCJ88)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现货原油、贵金属、证券等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
本人对现货投资的四大生存法则解析:
1.拿的利润越大就越危险你需要克制——贪婪
2.行情变幻莫测拿捏不定时你要学会——变通
3.一时失利不要抱怨这时你要学会——忍让
4.错过了大行情你要学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