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还是一个物价不怎么涨、房价不怎么高、保险也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年代。
而到了今天,保险俨然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医保缴了没?养老保险缴了没?.....
奇怪的是:提到保险,很多人都给出了*!
有人说,“保险都是忽悠人的”;
有人说,“***保险是最大的诈骗公司”;
还有人说,“保险是最大的庞氏骗局”。
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在中国,为什么保险的*这么多?
在金投网小编看来,回首以往,保险界特别是人身险的*误导为人诟病已久,其最典型的要属两度投连险退保风波。
1999年,平安保险推出了我国首只投连险,2001年随着牛市行情,投连险掀起*热潮,但好景不长,在2002年股市大跌中,投连险因账户亏损严重遭遇退保风波,然后被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叫停。
2006年,随着股市的转暖,第二代投连险开始涌入市场,并在2007年实现了500[%]以上的增长,但2008年股市的大跌再次将投连险逼到“退保”绝境。
可以说,两度投连险退保风波对保险业的打击是巨大的,不仅造成了账面亏损和业绩倒退,更是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自此以后,在人们的心中,保险与误导、欺骗这两个词常常会联系在一起。
“买保险时,说得天花乱坠,投保后发现上当了!”一位投保人无奈地说道。
业内人士介绍,在中国,保险的*这么多,部分保险*人员的*误导可谓“功不可没”。
什么是*误导?所谓保险*误导行为,是指保险*人员*虚假或让人误解的信息的行为,其行为将对一般人造成重大认识失误。
据金投网调查,常见的保险*误导表现形式主要有:
一、混淆保险产品概念。保险*人员往往在向客户介绍保险产品时,将保险产品说成是定期储蓄、基金等银行同类理财产品,或者利用存款、利息等银行业术语对客户进行误导。
二、夸大保险产品的功能和收益。例如:*重疾险时夸大其保障范围,或者*分红险、万能险等理财型保险时夸大其分红和收益。
三、隐瞒重要信息。例如:隐瞒投资类保险产品的风险,隐瞒中途退保所产生的损失,隐瞒免责条款的规定等。其中,为了阻止您退保,甚至会故意隐瞒犹豫期,或者是误导您关于犹豫期的计算!
除此之外,虚假宣传、选择性片面介绍、诱导失实投保等,都是*误导采取的惯用手段。
如果说,商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与保险*人员有关,那么,社保存在的问题,与谁有关呢?
最近,大家讨论最热烈的一个问题是:社保是不是庞氏骗局?这点,金投网小编真不敢胡说八道!
笔者专注于研究国际 经济形势,投资更是要顺应趋势。对现货大盘,微盘,股市、外汇,普洱茶发售,期货,有兴趣的投资者,必是有缘人。
纵观中国经济热潮,再论经济展望。解读市场动态、剖析世界金融、分享投资技巧、给与最新的行情分析、助你捕捉站在金融前沿。如果你还在期货、现货、油、天然气、贵金属等现货投资,发售市场迷茫,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直接咨询本人,欢迎探讨交流。在机会面前:聪明人永远是宁可抓错,决不放过!
文/轩毅论金(薇:xyxy1615),喜欢的话分享到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