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要不要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认为欧盟言而无信;而欧盟则为了保护本土工业,至今不肯松口。
也许中国和欧啊盟可以达成一个各自妥协的方案,皆大欢喜。目前欧盟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中国被骗,欧盟耍赖?
争执的种子,早在15年前就埋下了。虽然当时的中国仍实行计划经济,但世贸组织为了鼓励中国的开放政策还是吸收其为成员。同时为了防止廉价的中国产品洪流,给世界其它市场带来的冲击,在入世协议中加入了一个15年的过渡期,在此期间中国不被承认为市场经济体。据此,可以针对中国商品实施反倾销调查。
15年转瞬即过,2016年12月11日过渡期失效。中国认为,终于可以和商业伙伴平起平坐了,希望他们可以承认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和日本已经公开拒绝了北京的期待,而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盟也在踟蹰之中。
从法律上讲,中国的要求无可厚非,本来应该是自动承认,但是欧盟和美国日本都赖账了,中国的产品,竞争力太强了。
▊为什么市场经济地位如此重要?
欧盟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为了继续保持反倾销的武器。
在个别经济行业,中国仍然存在明显的倾销现象。例如,钢铁、化学以及太阳能行业,在50个针对中国公司的反倾销调查中,这三个产业就占了四分之三。由于产能过剩,中国企业的价格,低得难以置信,从而摧毁了一些欧洲企业。
如果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地位,在倾销案中,欧盟可以像过去15年那样,以第三国的价格作为参考,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比如,欧盟对于中国钢铁产品反倾销,欧盟选择斯里兰卡、尼日利亚的钢铁产品价格作为参考,那中国产品的价格,就“显得”太低了,欧盟的惩罚性关税,就可以定的狠一点。
假如中国享有市场经济地位,那么对于新的倾销行为,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将变得更加的困难,并且在倾销案中,以中国平均价格为基准,这样惩罚性关税,将会比以前低得多,对受到损害的欧洲行业,帮助不大。
所以,欧盟特别忌惮,不敢贸然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方面威胁将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控告欧盟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针对目前的情况,欧洲必须抓紧时间,结束"原地徘徊"的状态,时不我待。中国和欧洲必须紧密合作。
因为随着特朗普的上台,美国显然在贸易政策上,会更为极端化。如果欧中不能协调关系,美国、中国和欧洲之间,将面临在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彼此"加码"的危险,进入危险的三方贸易战。
▊第三条道路?可以变通?
反倾销问题,是在中欧之间的问题,但是,并不是唯一的问题,也不是大问题。只是欧洲与中国商贸中的一小部分。
目前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当中,只有3[%]受到反倾销调查。这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就算是中国的3[%]倾销问题中,倾销问题只是一个暂时现象,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愿意去持久地做赔本生意。
基于以上考虑,欧盟的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出现了采取第三种道路的呼声,呼吁中国和欧洲相互妥协,相互变通。
首先,欧盟取消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划分,这样原则上讲,中国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在语义上不再存在歧视问题,也就是名义上给予了市场经济地位。
另一方面,欧洲还享有部分自由,对一些个案,征收惩罚性关税。名义上可以针对所有国家,但是实际上基本是针对中国的,保留了反倾销的武器。
那么,以后欧盟对于中国发起反倾销,产品价格怎么定呢?还采用斯里兰卡、尼日利亚这些国家的价格,来坑中国企业么?
目前有建议,非常具体地针对个别中国企业开展工作,让他们公开自己的价格成本核算。这样也就能明白,中国企业是否得到了隐性或者是明面的补贴,如在贷款或者是土地征用方面。
简单说,需要中国企业自证清白,不用再拿其他国家来比较价格。
如果中国公司予以配合,那么他们将不会被区别对待,同类似美国的公司一样,一视同仁。
▊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欧盟之所以没有在2016年12月11日以前达成一个新的贸易保护办法,主要是各成员国的利益不同。尤其是南欧国家(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要求实施更加严格的规则,而北欧国家(德国、荷兰等),则没有如此紧迫,因为钢铁生产,在这些国家无足轻重。
同样,这种对立,也存在于钢铁行业和中间产品行业间,因为对很多德国或者是欧洲中间产品商来说,中国是重要的商业伙伴。很多德国企业,从中国*货物,在欧洲组装之后,继续*或者是出口。即便是在反倾销行业,欧洲企业也涉及巨大的利益,在中国贸易问题上,难以形成一致的解决办法。"
据悉,欧盟委员会已经拿出了一份建议方案,不过等到欧盟成员国和欧盟议会批准,还有待时日。
笔者对原油、天然气、铜、白银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笔者薇-信:longq6 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