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聚金:追求“極致投資體驗”的路很難,但我們離夢想越來越近!
猛然間一抬頭,2017年到來了。這一瞬間,我們的感覺完全可以用“猝不及防”這四個字的來形容。日子過得太快,我已經在猝不及防間步入了第10個年頭,而我才剛剛覺得到了我們最初想要的那個狀態。
能夠匯集一批和我們誌趣相投的精英;能夠不受幹擾的專注於股票投資;在那里,我們也能夠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市場價值,讓長期信任我們的投資者享受到“極致的投資體驗”。
追求“極致投資體驗”的路很難,但我們離夢想越來越近
想要實現這個夢想,其實並不容易。我們以前的業績也做得還行,熊市期間(2007.7.30—2014.9.30),我們的年化收益在8.83[%]左右(同期滬深300是-7.86[%]);牛市期間(2014.9.30—3016.12.30),我們做到的年化收益在28.55[%]左右(同期滬深300是14.27[%])。但這樣的業績,給投資者的體驗,我覺得還遠達不到“極致”。因為,在熊市期間,我們雖然完美的躲過了2008年的災難性下跌,但卻錯失了2010年的創業板和2013年的中小板這兩次結構性大機會;在牛市期間,我們雖然抓住了市場每一次風格轉換(從周期股到成長股,再到消費股),獲得了超越指數一倍的收益,但卻沒能避過其中2015年因流動性凍結帶來的股災。
因此,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挑戰,就是要盡力克服前面的種種遺憾,最終讓長期信任我們的投資者享受到“極致的投資體驗”。有人或許會懷疑我們,是否能夠做到這一點?當年我或許會不敢確定,而現在,我認為,我們非常有希望做到。
第一個原因,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好投資方法。我們在長期的資產管理實踐中發現,中國的投資者喜歡“絕對回報”的意思不是指在投資期間不能出現虧損,而是指希望在賣出的時候賺錢,而且能夠充分享受資本市場的收益(否則,大家幹嗎不全部放定存,那才是妥妥的絕對回報啊)。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統計,投資者持有產品的平均持有期是23個月。因此,我們的投資目標最終就鎖定在力爭讓客戶在平均持有期結束的時候,盡量不虧損,同時只要市場條件允許,就掙遠比市場平均水平更多的錢。我們把這種需求,叫做“中國式絕對回報”,也就是“中長期絕對回報”。
2013年初,我們根據這樣需求,把我們老的投資方法重新優化了一次,小規模實踐了一年多,2014年四季度,我們選了一個牛市啟動的起點,開始全面實踐。
這個方法是否有效呢?我想給各位投資者做一個自2014年開始滿倉以來的投資回顧。在2014年四季度,我們投資方法實踐很成功,我們買了券商保險等周期股,準確的抓住了那輪瘋狂上漲的起點。2015年上半年,我們的投資方法依然有效,我們逐步把周期股調整到了成長股上,當時半年就獲得了超過100[%]的回報。
但當時也有不完善之處——我們在投資方法的運用上沒有重視一個問題,就是調倉的堅決性。2015年1月底2月初,大盤開始風格切換時,我們換倉的節奏比較慢,基本上是跨越左右側逐步調倉,而不是在左側堅決換倉,當時市場雖然在下跌,但有充足的流動性,這樣做沒有太大問題。但在2015年2季度的時候,根據我們的投資方法,我們要把倉位從成長股為主切換到消費股為主,我們仍然打算采用逐步調倉的節奏。問題來了,我們的調倉剛剛開始不久,市場的流動性被凍結了,所有的股票天天跌停板,根本無法實現逐步調倉。老實說,當時我們也被打蒙了,我們甚至開始懷疑投資方法是否真的找到了。
幸好,我們沒有在股災的底部砍倉,同時把倉位基本配置到當時彈性最好的成長股上,沒有錯過當時超過30[%]的反彈。
後來我進行了冷靜的思考,我發現,我們的投資方法還是靠得住的。假若我們在2015年2季度非常堅決的左側換倉,那我們手上將是白酒等一系列優質消費股,這樣,我們會在2015年上半年稍微少掙一點,同時在股災期間少跌一點,但我們的產品淨值會在2016年就再創新高,也能夠滿足投資者的“中長期絕對回報”。
因此,在我們後來的投資方法實踐中,使用了堅決的左側換倉策略。2015年股災底部以來的反彈過後,我們判斷,2016年市場風格將從成長轉價值。因此,我們早在2015年11、12月份,就把手上成長股為主的投資組合堅決的切換到了以消費股為主的組合上了。2016年初,我們的投資方法經曆了“熔斷”式股災的新考驗,我們調倉後的投資組合同樣因為流動性危機也出現了同步下跌,但和我們預料的一致,半年左右(7月份的時候),我們的組合就完全漲回來了,而各種指數還下跌超過10[%]。
通過反複的投資回顧,我認為,也許,我們的投資方法還存在着繼續優化的空間,可我們的方向絕對是“對頭的”。
第二個原因,適合我們投資方法的團隊日漸成熟。投資團隊上我們堅持自己培養,這種方式在成立初期的時候見效比較慢,但一旦公司投資體系完善後,基金經理的成材率非常高,目前我們的研究員平均18個月就能夠對公司投研體系產生價值,其中佼佼者需要的時間甚至更短。我們去年買的白酒股就是我們一個入司不到一年的研究員協助挖掘出來的。目前,公司投資研究人員有50人左右,其中12名基金經理,除了公司初創時的幾個研究員以外,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我親自從清華、北大等名校畢業生中挑出具有投資潛質的,並且按照公司的投資方法嚴格培養出來的。這樣一個投資團隊,是為了我們的投資方法量身打造的,這二者是實現“極致投資體驗”缺一不可的條件。
第三個原因,發展了近10年,我們終於擁有了媲美公募的投資研究平台。投資這些年以來,推出了50多只陽光私募產品,和中信、中金、申萬等15家左右的主流的研究所都實現了深度合作,為公司投資研究團隊的投資視野奠定了強大的基礎。另外,投資的規模也早早超過了百億,公司投資研究團隊和上市公司的交流也比較充分。而所有的這些,都為我們的投資方法的實踐*了可持續性的堅實基礎。
2017年投資展望:一個大而持久的爆發正在醞釀
展望2017年,我還是比較樂觀的。我們的研究體系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大概率會出現明確的見底。我們發現,單純研究宏觀的數據是滯後的,從行業入手來前瞻的預判宏觀經濟趨勢才是對投資實際有效的策略。因此,我們長期跟蹤了各個行業的趨勢,我們欣喜的發現,大多數行業都出現了產能消化完畢的跡象。民營領域在過去的幾年里經曆了痛苦的退出或重生,現在呈現出相對穩定的態勢;國有領域則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也或主動或被動的進行了實質性調整。這意味着,2017年從二季度開始,我們就有望看到經濟的逐步溫和複蘇,而股票市場也正在醞釀着一個大而相對持久的爆發。這個爆發的啟動點或許在今年,或許明年,但無論如何,目前是最好的布局時期。這令我興奮,因為我們的研究方法將因此迎來一個最佳的檢驗時機,好的市場、好的團隊加好的方法,才有機會給客戶帶來令人難忘的“極致投資體驗”。
【周易寄語】
周易的客戶全是為盈利而來的,每一筆單子都是把握好風險,一步一個腳印,看長期的收益,投資不光是賺錢,更是一種樂趣!俗話說,欲速則不達。進行投資,我們一定要按照規則來做,讓紀律變成習慣。面對複雜行情,放棄該放棄的,把握能把握的,這樣堅持下去你就是下一個贏家,一個真正的投資家!你是否每天着急着怎麼下單,套單了找老師卻沒人理你?如今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幹勁,賺不到錢,說明你跟錯了人!周易唯一在線指導微信zyjj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