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中國制造”還沒有完成到“中國智造”的進階,卻正在遭遇內外困局:內有實體經濟的減速,外有特朗普不斷喊話要讓美國制造業回國。
而據德勤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預計,在2020年前,制造業競爭指數上中國將下滑並可能被美國超越,同時與德國、日本等國相比,中國制造的競爭優勢正不斷縮小。
“以前由於沒有消費者數據,每年研發十款產品,能有一款得到市場認可就很了不起,研發投入非常高,經銷商也沒有消費者數據,數據都被終端店面攔截了。”建築陶瓷制造企業歐神諾也有類似的遭遇。
危機很快就出現了。歐神諾副總裁譚宜頌表示,2014-2015年的短短兩年間,中國瓷磚行業從最高峰跌入谷低,出現了40[%]的產能過剩,多家企業停產甚至倒閉。新消費者的審美觀、生活方式等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同時,終端市場交易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工業制造理念勉強追逐的同時,知名咨詢公司德勤對中國的工業制造也給出了不樂觀的結論。
據德勤數據,在美國、德國、日本、韓國、中國、印度這六大制造業重點國家中,中國僅在成本上優勢明顯,而近年來隨着人口紅利褪去、其他東南亞國家制造業發展,中國的成本優勢也在下滑。
互聯網原來不是只有電商而已
希望進一步振興制造業,中國在2015年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對應的是德國的工業4.0。計劃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產品生產周期和不良品率降低50[%]。
在這一背景下,工業互聯網被推上了舞台。但互聯網之於工業,一度是一個糾結的角色。
工業4.0創新研究中心顧問闞雷曾指出,2014年後隨着互聯網經濟的崛起,制造業的收緊,許多老一代企業家開始熱衷於互聯網轉型,參加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思維培訓班和轉型論壇。然而當時這些所謂的“互聯網轉型”是偽命題,只是試圖多一個*渠道而已。
事情在2015年,當互聯網全面爆發後有了轉機。工業界看到了更多可能:互聯網連接起了人和人、人和廠商,生產廠家從此可以低成本地了解每一個客戶的需求,而互聯網同樣也連接起了人、數據和機器,數字工廠、智能產品逐漸成為現實。
“噢,互聯網原來不是只有電商而已。”企業家們才開始醒悟。
歐神諾開始摸索,走出了陶瓷+互聯網的雲上模式,基於雲計算公司阿里雲的技術平台,搭建起一整套完整的雲商系統。以雲交互設計為例,普通消費者只需要登錄網站就可以傻瓜式地定制設計自己的家。
和歐神諾一樣作出改變的,還有民族品牌珠江鋼琴。2016年,珠江鋼琴正式與雲徙科技合作,推出了鋼琴互聯網數字服務平台——91琴趣網,打通鋼琴廠商和鋼琴用戶之間的營銷、教育、增值服務等渠道。
“鋼琴*在國內一年有近100億的市場規模,幾近飽和。其中,珠江鋼琴占比36[%]。但鋼琴後服務市場的空間還很大,在600億以上,91琴趣網可能是打開這片藍海的鑰匙。”琴趣網總經理吳誌輝說。好消息是,推出91琴趣網後,珠江鋼琴的股價已經從原先的11元左右漲到最高接近20元。
除此之外,互聯網技術還在深入地影響工業制造的生產過程。
蘇州的協鑫光伏已經通過大數據分析,從數千個影響生產的因子中圈定了影響良品率的關鍵60個因子,再對這60個因子進行實時監控從而提高良品率。據悉,目前已為協鑫光伏節省了上億的成本。
盡管已經有一部分企業將雲計算、大數據這些互聯網技術作為通往未來的基礎設施,但據AWS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範圍內仍有78[%]的企業,還沒有擁抱雲計算,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95[%]。
我們尚不能推斷出這95[%]的企業中,制造業占比多少,但可以想見的是,中國的制造企業能有多快、多深入地擁抱互聯網技術,就能為中國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再多爭取多少時間。
筆者專注研究國際經濟形勢,投資更要順應趨勢。對現貨原油瀝青、金銀銅、天然氣等產品、股市、外匯有興趣的投資者,必是有緣人。如果你剛剛入市,來找我,我教你;如果你已經身在其中卻並不理想,來找我我拉你;如果你已經在這個市場摸爬滾打卻遍體鱗傷,來找我我幫你。不能保證你一夜翻倉發家致富但希望能細水長流,匯聚江海,用心做事,態度做人,希望能成為良師益友。套單的朋友,如果止損點位已經過了,行情已經反轉,就沒必要再去硬抗。不要因為一次的失誤影響你的心情,小損一單安全離場,盯準目標或將力挽狂瀾。解單和應急補救不是一句兩句能說的清楚,不同倉位不同點位策略不盡相同,本文不作一一闡述,可詳詢。
在機會面前:聰明人永遠是寧可抓錯,決不放過!
文/金奕凱旋(hjym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