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凯瑞 腾 19589 讯 10302 验证(SY)必填
每年春节临近,各家银行都人满为患,有取钱的、也有存钱的,还有一些人明明奔着存钱去的,却买了保险,一下子“存单变保单”了!尤其在农村,这种情况特别多。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位农民2010年在当地一家银行存入25万元,今年他爱人患病急需用钱,却发现存款在6年前就被自动划为分红型保险,账户里只剩1元。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么,什么叫“银行存款变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你的钱没存进银行,“存”到保险公司去了。
你知道吗?你的银行存款,是这样被保险“骗”走的!
例如:你坐在那里正等着存钱呢,一位穿着银行工作服的人员向你走来,热情洋溢的跟你宣传各种买保险的好处,“高收益”、“高分红”“比银行存款更划算”“还附带保险功能”等是他们的惯用词汇。
基于对银行的信任,你心动了!本想去银行办存款,最后却“蒙查查”地买了一份保险回来。然而,某一天你醒悟过来后,跑去银行取钱,这时候银行柜台人员会告诉你:“你买的是保险,与我们无关,请找保险公司去....”
懵了!晕了!傻眼了!“我的钱呢?”“银行怎么不管了?”袁凯瑞表示,这就是传说中的“银行存款变保险”。
你知道吗?你的银行存款,是这样被保险“骗”走的!
总的来说,“银行存款变保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些银行故意趁着信息不对称、监管有盲区等因素,玩弄“障眼法”和“腾挪法”,对存款人利诱忽悠,将金融风险转嫁到“上帝”身上;
又比如,一些存款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风险的防范辨别意识差、警惕性不足,对银行过于信任;
还有一些金融机构出于天生的逐利本性,不顾服务成色和企业形象,屡屡突破职业规范底线,将存款和保险“捆绑*”,并且未对存款人履行相应的告知和提醒义务;
袁凯瑞表示,针对这种乱象,监管机构下发了不少文件。2014年4月1日,保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银保新规”。
扣费24小时内短信提醒、犹豫期延长至15天、填写保单不再“可代填”....这些都是银保新规的亮点。
另外,多地商业银行还开展了“双录”试点。所谓“双录”,即对高风险理财产品、其他代销产品*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同步监控。问一句:您买理财时“双录”了吗?
你知道吗?你的银行存款,是这样被保险“骗”走的!
袁凯瑞对原油、天然气、金银铜等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若你我有缘可联系咨询本人,获取每日最新国际一手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技巧指导。
此外,若听到如“健康保障”、“零存整取”、“定投功能”之类的词汇时,更要提高警惕。
其次,认真阅读合同,看清楚合同最后的落款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
另外,辨别*人员资质。主动询问保险*者是否是银行人员,是否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警惕其他非银行工作人员的误导宣传。
文/袁凯瑞 腾 19589 讯 10302 验证(SY)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