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这里推荐一只明日(1.5)早盘需关注的一只股票:【000780平庄能源】,关注即可,切勿追高!
接下来笔者就根据散户的一些基本情况分析一下现在股民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给广大股民一个警钟。
为什么说“人们倾向于过早地卖出赚钱的股票,而长期持有亏钱的股票?”华尔街有句古老的格言:市场由两种力量推动,一种是贪婪,一种是恐惧。投资的目的是赚钱,
1.可是投资一定可以赚钱吗?
2.如果可以赚钱,那么可以赚多少钱呢?
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实际上是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投资动机;不同的投资动机带来的是不同的投资行为;不同的投资行为对应不同的投资心理。
投资中常见的一些心理误区。
第一个误区:过分自信与控制性幻觉。
一项专业调查显示:82[%]的驾龄超过一年的司机认为自己超出一般水平。很显然,大部分人高估了自己的水平。
在硬币抛出前下注是几乎所有赌场的规矩。比如玩骰子猜大小,赌场老板们发现赌徒在摇骰子之前下注,明显比骰子摇完之后下注要大得多。当投资人作出投资决策时,他会认为自己对未来的事情有足够大的把握,似乎自己可以掌握未来的变化。而实际上你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控制能力,只是因为自己参与其中,你便认为自己有了控制能力。这是一种过分自信导致的控制幻觉。
实际投资中,过分自信与控制幻觉至少导致三个问题:
1.首先是频繁交易:我们高估信息的准确性和自己分析信息的能力,导致频繁交易。不但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导致我们更容易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2.不能充分分散化投资:因为过于自信,导致集中投资,风险集中。投资大量地集中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完全失去了对于大类资产配置的把握。包括基民,去年将绝大多数的资产集中于股票基金一种投资品种上,即便不考虑后期的市场行情到底如何变化,从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任何一个角度,这种做法本身是不合理的。
3.选择性过滤:只愿意接受支持自己判断的信息,而过滤掉不支持自己的判断的信息,导致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市场每天都存在多空争夺,看空看多各有理由,资本市场随时如此,但是坚决看多的人往往忽视掉看空的理由,即便这些理由非常明显。原因何在?过分自信和控制幻觉导致的对于信息的选择性过滤。
第二个误区:骄傲与遗憾心理
人们会避开导致遗憾的行为,而去追求自以为好的行为。遗憾就是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一项决定被认为是糟糕的时候情感上的痛苦;自豪是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一项决策被认定是正确的时候引发的情感上的快乐。
一个更具体的假设:你有两只股票,股票甲和乙。股票甲目前盈利20[%],股票乙目前亏损20[%]。你会卖出谁?绝大多数投资人的选择是卖出甲而持有乙,因为卖出甲给自己带来情感的快乐,而卖出乙则给自己带来情感的痛苦——我要至少等到乙回到成本价再卖掉。
这就得到了那个看似可笑、却真实的发生了很多次的结论:人们倾向于过早地卖出赚钱的股票,而长期持有亏钱的股票。
第三个误区:眷恋过去
所谓眷恋过去,是指人们倾向于将过去的类似投资结果作为评估一项风险决策的考虑因素,甚至是非常重要的。2007年为什么出现了基金*如此火爆的情景?并不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发现了基金的投资价值,并不是他们对于这项投资进行了风险决策,哪怕仅仅是借助银行客户经理的专业知识进行风险决策。他们仅仅是根据邻居买了基金赚钱了,小孩他二舅买了基金赚钱了等原因,做出了投资决策。我们称之为“财富效应”。而等他自己投资赚到钱以后,这种财富效应就更明显了。而实际上,稍具投资经验的投资人都知道,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与过去该项投资的业绩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过去的高收益一般会代表透支其未来收益,从而导致高收益的保持是非常困难的。
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第一次实验:要求95名金融学本科生作出参与或者不参与关于硬币正反面的赌博决策,41[%]的人选择参与。第二次实验,另外找同样教育背景的95人参与该实验,不同在于,事先由组织人员无偿赠送给他们参与这项赌博的赌金15美元。结果,78[%]的人选择了参与。这就是有名的“赌场的钱效应”:在赌场里,人们倾向于不把赌博赚来的钱当作“自己的”,而是当作“赌场”的,大不了输回去。拉斯维加斯的每家赌城里,只要你入住酒店,房间里几乎都有赠送的一点筹码,这就是赌场老板的高明之处。
同样的,在一般的投资决策中,一旦以前的同类的投资决策赚了钱,许多人倾向于两种判断:
第一就是刚才讲的,用经验来判断这个投资是很好的,继续投资甚至追加。
第二个判断:这钱是白赚来的,不是我的,继续投资,大不了亏掉。
从而,我们不断地看到有人在大牛市的历程中不断的追加投资。
把“眷恋过去”作为一种心理误区,并不是否认总结投资经验的重要性。必须承认,在资本市场的背后有维持其运作的最基本的规律所在,这是难以改变的。但是我们同时认为,这种不变的规律,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以2005年底到现在的市场为例:2006年的时候,我们沉浸在漫长的熊市思维中;5·30大跌让我们把前期辛苦总结的垃圾股、概念股、st股行情彻底颠覆;当我们又花了几个月时间才好不容易欣喜地发现了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蓝筹股、资源股的时候,长期持有又让我们受害颇深。
不是资本市场没有规律,而是我们还不够认识它。我们对其规律的粗浅的认知,可能导致的是更大的亏损。于是,听到了业内资深人士一句让我们回味无穷的话:赚大钱靠智慧,赚小钱靠技术,亏钱靠知识。
第四个误区:代表性思维与熟悉性思维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利用捷径简化信息的分析处理过程。利用这些捷径,大脑可以估计出一个答案而不用分析所有的信息。这无疑提高了大脑的工作效率,但同时也使投资者难以正确分析新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代表性思维根据固定的模式进行分析判断,认为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是相同的。
熟悉性思维是指人们喜欢熟悉的事物,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也是如此。经常有人对同一支基金、同一支股票反复的操作。
总结来讲:熟悉性思维导致两个问题:
第一,高估自己熟悉的投资品的投资价值;
第二,投资集中度仅因熟悉而大幅度提高。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那就是大问题了。
投资是高智商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战胜别人。既然称之为心理误区,那就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对于这些误区的把握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地避免这一类的错误。最后,我们再次传诵巴菲特的名言:我跟大多数的投资者一样,也会贪婪和恐惧。但是我跟大多数投资者不同的是,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股票的心理很重要
同样一只股票,买入初期你的目标是长期持有,或者是短期持有,更或者是赌博性质的2-3天持有,在这期间股价的波动都会对你不同的影响。
对于长期持有的股票,由于你买入前,必然做过周密的计划,对股价的波动肯定做过心里预期。此时的短暂的下跌都不会对你造成多大的影响。
而对于短期持有还有赌博性质的2-3天持有的这类股票,买入之后,受大盘,或者一些不利消息的影响,更或者是一些不可预知的一些因素影响,造成股价的波动(这里尤指下跌),都会对买入者造成较大的心里暗示。即使是自己的买入时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买入后股价的前期走势和心里预期的走势不符,给自己较大的心里压力,开始怀疑自己早期的判断,而造成小亏出局。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买入前,针对不同的持有时间的股票就要有不同的仓位标准。
长期持有的股票最好仓位重一点,全仓也未尝不可!
但是短期持有,尤其是赌博性质的2-3天持有的股票,仓位要轻一点(特殊情况除外),这样就可以较大程度避免由于心里上的压力而造成判断上的失误,从而避免损失。
研究报告显示——股票投资:学心理胜过学经济
波恩大学和海德堡大学的经济学家牵头搞了个试验,查看几十个大学里学各种专业的人交易股票的成功率,结果是:学心理学的人*股票的成功度高于学习经济学等的。
这个互联网试验是在35个德国大学中举办的,共有约6500人参加。专家连续几个月,观察学习各种专业的人*与*股票的情况。结果,学心理学的人平均赢利超过8[%],高于学企业经济学和数学的,甚至相当于学国民经济学和物理学的人的3倍。
这个研究报告的撰写人之一、波恩大学的安德列斯·罗伊德尔认为,心理学学生和老师取胜的原因在于:“他们不信任被捧得过高的证券,经常反对一种有许多人去*,从而使之变得太贵的股票。”
游戏的方法是,参加游戏的人要在A和B两种虚拟的股票中做出选择,这两种股票只有一种是赚钱的,而另一种是赔的。组织者*了1.1万欧元的奖金,目的是让游戏参加者对他们的决定作出认真思考。在*股票前,他们得到投资银行的咨询意见,但投资专家们的看法只有2/3是正确的。同时,参加游戏者可以随时看到,其他参与者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这个研究报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这些虚拟投资者往往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重视其他人的*行为,经常选择大多数人选择的反面。罗伊德尔说:“在许多专家的想象中,股票投资人就像北极旅鼠,他们*抢手的股票,从而把股值推向过高。”传说中,北极旅鼠繁殖过多后就涌向一个地方去集体自杀。
股票市场上出现大波动,专家们就经常认为是群体旅鼠行为造成的。罗伊德尔说:“完全可能的是,每个股票投资者不去管别人的行为,而独立地自己作出决定。不管怎么说,群体论是应该怀疑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专家都持罗伊德尔这种看法。金融服务公司Cognitrend的约阿希姆就认为:“市场上是存在一种群体行为,这是很久以来就众所周知的事,而且有研究报告为证。”他指出,股票投资人经常相信所谓的重要信息,“比较也起到作用:我的邻居在干什么,为什么他比我成功。”
然而,在这份研究报告里,股票投资者们却绝不是盲目地随大流的。有些参与者甚至故意为终止当前的趋势而投资,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稳定下来。在人们认识到股票市值被夸张了,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往往是有意义的。罗伊特尔说:“心理学家们对这种发展有一种良好的嗅觉,这对他们的成就是关键的。”
专家们认为,要学会不管股市上如何发展,都保持冷静,避免过度反应。约阿希姆说:“值得推荐的是,在投资之初搞一个计划,然后坚持这个计划。”
罗伊德尔说,一个重要结论是“谁能够把自己的直觉考虑在内,保持一定的距离认真观察,谁就给在股市上的成功创造了良好前提。”
股票心理学:长期后悔和短期后悔
假设有两位股民,一位将他买的B公司的股票换成了A公司的,结果,现在B公司的股票大幅上涨,他发现如果当初继续持有这些股票,就能赚得1200元;另一位股民,他一开始买的就是A公司的股票,虽然曾经打算换成B公司的,但是终究没有付诸实施,同样,他也很后悔,因为如果当初换股,现在就能赚得1200元。
虽然故事的经过不同,但他俩都损失了假想中的1200元,现在,又同样陷入了自责和后悔中。问题是,你觉得他俩哪个更后悔呢?
这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及其长期合作伙伴阿莫斯·特韦尔斯基(Amos Tversky)在1982年进行的一项经济心理学研究(2002年,卡尼曼凭借在经济心理学领域的开拓性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当时的测试中,92%的受试者认为前者更后悔。研究者推测说,这是因为想象前者没有换股继续持有,比想象后者换了股更容易。这项研究被认为是关于后悔研究的经典实验。
话不多说,实力你来认可。你的抉择,决定你的道路。你的盈利,我不懈的追求!我将带给你最系统的方案,最合理的操作,最稳健的投资。对大宗商品、股票发售打新等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分析师微信号(huanxin965),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如果你也长期跟从我的文章,而我的文章能够给你带来利润!那么给我们彼此一个机会!给你自己一个机会!在专业中彰显灵动,于智慧中成就财富,止盈不嚣张,止损不抵赖,务实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