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到了,房地產市場有點迷茫。
據安居客最新發布的“2016國民安居報告”看來,迷茫實屬正常,因為現在就是一個房市大“分化”的時代。現在各城市群被包裹在一團團的星雲中,有些已經顯形,一些還在孕育。
分析下來,能夠總結2016年房地產市場的只有一個詞——分化。
一、城市分化 哪些二線城市有前景?
2016年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勢驚人:北京和上海房價同比上漲超過了40[[%]],廈門、合肥、南京、蘇州四小龍房價上漲超過了30[[%]],領漲二線城市,隨後是鄭州等城市發力。
數據來源:安居客2016國民安居報告
核心城市群與熱門城市已經形成,一線城市加上東部沿海的杭州、南京等城市在房地產市場中的地位無法撼動,而一線城市已經開始滲透到周邊的衛星城市,同城效應開始顯現,如北京的燕郊、上海周邊的昆山等城市。
有些北漂、滬漂沒辦法在當地定居下來,轉向了當地的二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衛星城,開始提前布局。最具有說服力的是,今年房價同比增長最快的是廊坊,同比上漲102[[%]],排名第二的合肥為76[[%]]。北漂買房,首選廊坊。
與此同時,一些城市出現買房難,房價工資比可以大致反映各城市房地產的受追捧程度。
像北京,按照現行的平均工資,購房者大概不吃不喝7.3個月才能買一平米的房,接下來不出意外是上海,要6.9個月。第三位出人意料,不是深圳,是廈門,需要6.6個月。成都、無錫、長沙人民比較幸福,都在兩個月以下。根據這樣的直觀數字,也可以看看你是不是生活在比較幸福、購房壓力不那麼大的城市。
分化不僅在一二線城市之間,二三線城市之間的房價分化也開始擴大,高鐵時代與轉型時代,是城市劇烈競爭的時代。
根據房價,目前各城市分成五個梯隊,第一梯隊京滬深三市,均價每平米超過4萬元,第二梯隊廈門、南京、廣州、天津,每平米超過2萬平米,第三梯隊是杭州、福州、青島、武漢、蘇州等,每平米超過1萬元,第四梯隊是大連、成都、無錫、蘭州以及佛山等市,每平米超過6千元,第五梯隊是威海、吉林、常德、荊州、濰坊等,每平米低於6千元。
根據目前的狀況預測,一線城市土地資源匱乏,某些二線城市已成為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這些城市的房地產安全邊際比較高,在兩三年的穩定期後,房價還有最後一段上漲空間。
不同的房價梯隊,並不意味着這些城市的發展前景相同,由於處於不同的城市圈,同樣的梯隊里還會繼續產生分化。
二手房與租金價格,同樣可以看出城市大分化。
從安居客所*的二手房交易價格看,三線城市同比上漲13[[%]],一線城市同比上漲29[[%]],二線城市同比上漲28[[%]],二線城市格外紮眼,快要趕上一線城市的步伐。考慮到43.2[[%]]以上的人青睞2年以上5年以下的二手房,所以,二手房與房租一樣,很說明城市與房地產市場的熱度。細看市場漲幅,就不難發現地鐵房的搶手程度已直逼學區房,這一點在一二線城市表現的尤為明顯。
數據來源:安居客2016國民安居報告
上海租金數據力壓北京,兩居室月租金5122元,成為中國租金最高的城市。北京是4652元,天津是2222元。說到這里,不免又要談到租房值還是買房值的問題了,買房固然會更為安定,可以滿足“丈母娘”的要求,但經濟壓力擺在眼前讓人無法忽視;租房更自由,對年輕人來說能保證一定的生活質量。租房或買房是由生活方式選擇導向的不同結果,在核心城市已有一定事業根基,同時當地房地產安全邊際也較高,選擇有軌交、生活服務配套設施更好的地方*剛需房,是個相對可行、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二、購房者分化
同樣在大城市生活,不同的收入階層生活壓力截然不同。
購房者正在分化成不同的群體,不同群體之間的距離,就像地球與火星、男人與女人一樣相隔遙遠,說起來都是淚。
首先,有戶口的本地居民是生活壓力最小的一個群體,如果一個上海本地居民從父母那兒獲得一套60平的房子,如今已價值312.8萬。
接下來並列的群體是有房無戶口、無房有戶口的人,前者已經享受到房地產溢價,後者起碼有本地公租房甚至拆遷補償可以享受。
第三等級是無房無戶口的人,你要買都不行,很多熱門城市現在都是限購的。
最悲催的是無房無戶口無錢的三無群體。讓我同情一把先。從社會保障的角度說,要解決無房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這些人。
在經濟基本相近的城市群各城市之間,有必要率先取消戶籍制度,蘇州、杭州、南京之間沒必要存在戶籍門檻,這樣才能打通區域教育、醫療等資源,使城市群互融互通。
房地產*群體中,女人是極少數、極少數的一小撮。女人一直被稱為是剁手黨,在房地產市場,男人才是真正的剁手黨,家庭里面,買房男性做主的占80[[%]]。怪不得以前說丈母娘經濟,沒有房就過不了丈母娘這一關,就沒有娘子。從房地產市場看,中國是傳統社會,類似於房地產等大額支出基本由男性支付。從今年開始,已經陸續輪到90後的小鮮肉們買房了,他們看房的比例大幅上升;但從購房動機來看,他們買房不僅僅是為了結婚,更多的是想在異鄉謀求一份歸屬感。
現在正好是好好觀察、挑選樓盤的時候,因為購房者的信心有所下降,價格相對穩定。隨着調控升級,11月以來認為房價繼續大幅上漲的用戶比例下降,更多人認為房價將微幅上調,同時購房者轉入觀望態度。認為房價將大幅上漲的,從11月前的45[[%]]下降到22[[%]],而認為現在買房非常合適的,從11月前的38[[%]]下降到14[[%]]。
數據來源:安居客2016國民安居報告
相比而言,作為撮合者的經紀人,看漲成交量與房價的依然比較多,並且跟成交量相比,更看好房價,當然,這也可能只是經紀人的願望。
三、政策分化
正因為各城市房價分化如此明顯,房價如此冷熱不均,房地產政策也千城千策,有的限購限貸,有的鼓勵購房去庫存。
越是限制的地方,說明想進入的人口越多,城市越具競爭力。
一些大城市有競爭力也大力去庫存,如重慶、昆明等,主要是“曆史遺留問題”,庫存量太大了。重慶通過減少土地*、控制新開工面積、引導農民工及外來人口購房等方式加大力度去庫存。沈陽這兩年由於東北經濟形勢,出台非常寬松的政策去庫存,6月出台22條新政對於大學生買房,出台了一系列補貼政策,8月又出台11條補充意見,重點解決商業地產去庫存;但根據有關資料顯示,2016年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率僅有8[[%]],說白了房市火爆的還是只有一線與準一線城市而已。
“供需”是房產市場的永恒話題,需求大於*是常態,也因此,一二線城市才會被認為是最為保險的房產投資城市,而這也是房市“大分化”的其中一條*。
2017年政策將繼續分化,也意味着城市的分化還將持續,這是經濟轉型期的特點,不以人的意誌為轉型。
對於年輕人來說,最好的地方是政策鼓勵,同時處於核心城市圈,市場經濟開始起飛的城市。這些城市是你們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