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领头羊”——美国最近宣布即将“退出” 至少短期来看对中国肯定是件好事,但有三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它的备胎是什么?二是压力消减以后动力是否还充沛?三是如果全球化逆转、美国内卷,全球局势是否还能稳定?
可笑的是,中国不喜欢TPP,为什么美国(利益集团)也不喜欢TPP呢?,这究竟是是为何呢?
有人说TPP是针对中国的一个阴谋,中国人不喜欢TPP很正常,它会提高中国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会抑制甚至替代中国制造和出口海外贸易。那么为什么美国人也不喜欢TPP呢?因为他们觉得TPP对中国人也好、越南人也好,对这些发展中的国家而言,还是太过仁慈、不够严厉。这个原因导致美国放弃了TPP,而不是因为对中国示好。
放弃TPP以后,按照特朗普的性格包括他的宣誓,他一定会拿一个更大的棒子来敲打中国,会体现在汇率、关税或者其他的事情上。
另外一方面,中国对于TPP的感受确实颇为复杂。一方面它如同《三体》世界发射的“智子”,力图全面封杀中国制造的全部后发优势;但另外一方面,TPP提出的严格的劳工保护、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国有企业竞争中性,真的仅仅只是阴谋吗?难道我们不配享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我们不想跟国外同行赚得一样多,我们不想多些创新、创造,而总是去Copypaste(复制粘贴)吗?难道我们不乐意让民企和国企在竞争性领域同台竞技费厄泼赖(Fairplay,公平竞争)吗?
TPP是跟中国一件重要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的,那就是自贸区。为什么3年前要推出上海自贸区,因为要做全面深化的改革和新一轮的开放。为了应对TPP的标准,要做很多的结构性改革,包括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面对新的全球贸易投资高标准。现在倒是令人觉得略有点遗憾。如果TPP某种程度上是以开放倒逼和促进改革的话,那么现在没有了外来巨大压力,我们自身的改革动力和意愿还能足够充沛和强劲吗?目前市场普遍感觉好像不是这样。此前我们相对乐观地预期在内外压力倒逼下,转型和变革会必然发生,当然这个过程最好按照中国自己的脚本来进行,即有序、可控,升级和消解式变迁,热重启系统。因此还得我们自身加倍努力。
最后的问题则是,逆全球化一旦开始快进,世界是否能够承受其带来的震荡,能否安然无恙?按照历史经验,美国一旦退回到光荣孤立传统,实行贸易保护、以邻为壑,甚至竞争性贬值,则世界会陷入深度萧条,或出现地缘政治混乱甚至大型战争,毕竟这是美国最喜欢干的事,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灰暗历程就是前车之鉴。切勿重蹈覆辙。
在这种变幻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地缘环境中,中国必须按照最初的战略构想,即在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对外开放和走出去形成命运共同体三个方面稳步推进,才能确保新一轮全球化4.0平稳展开,力挽全球化逆转之狂澜,确保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得以增进,而不是相反。
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方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RCEP)是中国参与周边区域一体化的最重要平台,并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该区域协议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若RCEP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占全球的49[%],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8[%],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在进一步对外开放方面,涉及投资、贸易、金融、行政法制多项改革试点的四大自贸区,希望能够用两至三年的试验,推进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和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以及综合实现一系列创新改革目标。
这正是在吸取旧秩序的经验和教训——全球化4.0不是要塑造一个平行的霸权结构,正好相反,它只是想改进全球化3.0中因为个别国家一股独大、“有钱任性,有权任性”导致的全球治理结构难以优化和进化的缺陷。这也是“先边缘再中心,先增量再存量”的中国自身改革经验的发挥和灵感的闪现。中国需要在全球化4.0时代再次校正国家战略,重新定义其对外利益交换的格局、可行的策略、适当的贡献和*具有感召力的理念。
笔者经常专注研究国内经济形势跟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天然气,原油,贵金属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资金缩水,做单不顺被套单、锁单,那么你可以多重视本人的文章。添加V信:2898394949(长按可以直接复制)获取每日投资指导,行情分析,策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