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挂牌发售的优势和劣势
对交易场所而言,至少在目前的政策监管环境下,现货挂牌发售模式的基本特性和游戏规则更符合监管部门的胃口,如促进商品线下流通转让、去杠杆化、交收率高等。
不过,交易场所可能会面临来自会员单位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在当前现货发售模式尚未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贸然切换交易模式可能导致会员资源的大量流失(人们总是对新生事物抱有怀疑态度,殊不知他们身上早已爬满了寄生虫)。
另一个劣势是发售品种的被动性。与OTC模式不同,现货发售发售模式对于发售品种的要求很高,每一个品种必须有配套的产地、商标、等级、分等标准、交收标准、替代品、仓储机构、质检机构等名目繁多的项目,并且需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就需要实力强大的发行商作为后盾。因此,交易场所能够上线何种发售品种实际上取决于发行机构(发行商品必须具有较高的市值)。
对会员单位而言,作为新交易模式的被动接受者,会员单位以及投资者能够从现货发售模式强大的可持续性中获益,但会员单位将面临盈利性减弱的现实问题(侧面反映投资者将大大受益)。现有的OTC模式因存在不可避免的投机性及信息不对称性,普通投资者很容易在一波较大行情的清洗下直接爆仓出局,这种特性同时也让部分急功近利的业务人员有机会“痛下杀手”。而现货挂牌发售模式下,投资者的可持续性获利无疑将更强。
现货市场发展至今,所谓的“创新交易模式”大多停留在意识层面或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许多会员单位尤其是大型会员单位早已积重难返。现货挂牌发售模式的引入,能够帮助会员单位在现货行业持续健康地生存下去。
当然,硬币总有两面。现货发售模式下交易杠杆的缺失意味着会员单位获得的手续费收入将是原来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是五十分之一。另外,原本OTC模式下的持仓隔夜费、点差等也将一并化为乌有(比如杭州叁点零现货挂牌发售模式持仓过夜不收取任何费用),因此降低了会员单位的收益率。反过来,这将大大有利于广大投资者。
另外,与OTC交易模式不同,现货发售模式无杠杆、无法做空、交易时间受限等特性也降低了部分投资者(主要是一些梦想一夜暴富的投资者)的交易积极性,从而增加了会员单位开发终端客户的难度。
对于交易商而言,现货挂牌发售去除了中间环节,凸显价格优势;有完善的仓储、质检、保险、物流等配套措施,商品可追本溯源,*放心;可在一级发售阶段批量申购完成大量采购,或在二级交易阶段选择满意的价格零星采购,集中提货,便利、安全,同时满足了其投资需求。
相对应地,现货挂牌发售模式对交易商的劣势则是投机性较低,一些喜欢利用杠杆、风险偏爱高的投资者可能对此不太喜欢。
为什么现货发售受国家支持?
1、提高产品流通效率,化解产能过剩压力
在传统商品市场,企业的产品需要依靠自身多年建立的分销渠道推向下游,产品流通成本过高,同时,企业现金回流慢,造成资金链紧张,大大降低了生产经营效率。
现货挂牌发售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金融资本导入商品交易市场,实现线下产业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相比传统的“生产企业——总代理——经销商——卖场——消费者”的流通模式,跨越了地理区域的限制,把分散的市场统一起来,将各方资源集中管理,实现零距离交易,完善了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的形成机制,有利于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现状。
现货挂牌发售可以帮助企业盘活产能与库存,快速回笼资金,同时完成低成本融资;实现“企业品牌+品种”的上市推广;通过互联网直播面向终端客户,扩大*渠道,优化渠道管理;促进产品的市场流转,有利于发现价格与需求,指导企业生产。
2、发挥价格发现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现货挂牌发售模式在交易机制上沿用股票市场的撮合制,卖方在交易市场委托*定单,买方委托*定单,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确定双方成交价格,并按交易定单指定的交割仓库进行实物交割。撮合制中的价格采集对平衡供需关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有的需求和供给都在一个透明的场所里进行排队交易,同时对国家收集经济信息,了解行业需求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综上所述,现货挂牌发售模式利用交易平台的资源和中介机构优势,促进商品流通转让,形成市场价格,提高交易和流通效率;借助现货挂牌发售平台,推动企业与交易商交易,实现现货交易、流通、*链融资、社会资金的保值增值与投资相结合,对激活实体经济、价格发现、优化资源配置意义重大。有需要进一步了解的请咨询微信:scqj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