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
12月21日,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再次要求规范租房市场,抑制房地产泡沫,扩大有效供给。领导说话果然管用,到了晚上,郑州、武汉两个城市楼市调控再次升级。
郑州要求非郑州户籍家庭,在郑州*住房,需*在郑州连续缴纳2年以上(含2年)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新政于12月22日起实施。武汉也扩大东西湖区、江夏区、黄陂区部分区域限购,浙西区域本市户籍家庭禁止*第三套住房,非本市户籍则需要连续在本市缴满2年社保或个人所得税证明才能*首套住房。
此前,中央已经三次提到“防控资产泡沫”,第一次是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抑制资产泡沫”,第二次是10月28日三季度政治局会议“注重抑制资产泡沫”;第三次是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力防控资产泡沫”。但当时没有提出,什么资产是泡沫,而明眼人都已经明白,说的就是房地产。到了这次的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直接扒掉了房地产的最后一丝伪装,我们十几年房地产调控,这次终于明确提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这将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可以说,这一判断是相当正确,之前我们一直批判高房价,一直分析房地产给中国经济将带来灾难的风险,终于得到了重视,虽然在这一次暴涨之后,调控愈发艰难。但我相信,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在就是要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防范金融风险,抑制房地产泡沫。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第一,说明我们真的已经意识到了风险,房地产联系金融,以及实体制造业,房地产的风险不容有失。高房价、高杠杆带来的风险已经威胁到了整个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最高层的重视,别人再怎么解读也是徒劳,而一些教授还提出房价能涨到80万一平米,不能因为一部分人买不起房就说房价高,这显然已经与调控精神不符。未来看涨房价的声音会大幅度减少。而中央的预期改变,未来会逐渐传导到住房市场。
第二,从郑州武汉的快速反应就能看出,此次调控的决心和态度,上有坚决指示,下必坚决贯彻,既然我们的方向十分明确,未来将房地产调控的主要责任就会下放到各城市,很可能会与政绩和仕途挂钩,既然提出了房子是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未来将会在持有上加大调控力度,多套房应该收缩的越来越紧,而持有多套房也会变得越来越危险。一大波针对多套房的政策已经在路上。虽然地方政府有巨大的卖地冲动,但要知道卖地的目的是为了融资,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建设,建设的目的是为了GDP,而GDP的目的是为了政绩,政绩的目的才是仕途,如果仕途都没了,那么卖地也就变得毫无价值。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第三,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方向已经十分明确,扩大有效供给将成为常态,连续一周时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都提到了扩大有效供给,一些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应该放开土地*,这个信号再明白不过了,而从我们之前的分析不难看出,不是国土部门划拨的土地不够用,而是地方政府舍不得拿出来卖,故意制造稀缺然后享受土地溢价,而开发商高价拿地也不着急开发,拿着土地炒地皮,所以造成了地方政府囤地和开发商囤地,真正能够流向市场的土地很少。所以,扩大有效供给就是下了一道死命令。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第四,租房市场迎来大发展,目前北京已经试点了开发商自持物业租赁,以后这种产品会越来越多,长租房,公租房将越来越多,也将鼓励企业更多的持有物业对外租赁,通过长期租赁市场的发展来稳定住房预期,如果你要能每月1万元的价格租到一个500万的房子20年,估计你也就不用再买房了。而对于凝结在房地产后面的户籍福利,也将会通过租赁市场的发展进行改革,长租房如果也能上户口能够支持子女上学,将对现有的房价形成巨大的抑制。
所以,很明确,这次我们的调控跟前几次截然不同,这次是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危险的情况下做出的,而调控手段不仅限于需求端的控制,更在于供给端的改革,还将使用各种长效调控工具,增加供给,增加持有成本,降低房子的使用门槛等等手段进行楼市调控。我已经越来越多的看到此次调控的全盘考虑。
但房价会不会大跌呢?短期内不会,甚至在未来几年内,房价仍然是个平稳走势,上涨基本到头,但之所以调控也主要是防范暴跌的风险。所以,我们必将小心谨慎,这其中限制交易,也是配套政策之一。短期限制交易,才能为长效调控赢得时间。所以基于此判断,房地产筑顶将是一个中长期过程,这个过程恐怕要持续几年时间。
笔者振金寰宇(微信zjhy8668)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