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并且可以细化为行业、居住地以及主题的问题,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且不说质如何,但至少量很大,如果能够把三农的问题解决好,对于建设小康社会、甚至对于中国长期的经济发展都会带来极大的帮助。
由于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一直侧重于重工业和城市,所以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发出,导致三农的发展非常落后,农村和城市发展结构不协调,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何能够发展农村经济、如何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如何能够提高农业的效率就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从农业的角度出发,我国农业问题更多是一个产业化的问题,我国的农业一般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构成规模经济,并且农业的购销系统并不流畅,所以经常能够看到新闻报道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去、即便卖出去也只能卖一个白菜价,毫无利润可言。
对于这一问题,需要从两个问题入手:其一、需要形成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构成规模经济,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市场经济,而且能够降低成本以及提高议价能力。其二、需要逐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最基础的农产品就是粮食,而粮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保障,适当的提高粮食价格能够增加农业的生产,但是由于粮食作为必需品,所以需求弹性较小,如果价格上涨太快就将会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压力,所以从一个短期的角度出发,政府仍然要对粮食进行价格保护,设置价格下限,并且进行财政补贴,在保证农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情况下,逐步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为粮食价格的上涨拓展空间。
从农村的角度出发,面临的问题则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基础设置建设,户籍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制度,户籍制度的背后则是限制了劳动力的迁移,所以合理的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将会解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火候的把控,如果改革过快,就会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造成较大的压力。所以在户籍改革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会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在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农民就会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双向流动,从而缓解城市的人口压力问题。
从农民的角度出发,面临的问题则是素质和收入。素质代表着农民的文化程度,我国农民的分化程度普遍偏低,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是极为不利的。而农民之所以收入低、农村的经济之所以落后和农民的文化水平低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加大农民的文化水平不仅会改善社会精神面貌,更能提高劳工生产力。
除此以外,如何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也是近几年以来国家政策的侧重点,减轻农民负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在减负的基础上,还需要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虽然我国坚守18亿亩耕田的红线,但是从土地面积来计算,最多只需要1亿人口的农村劳动力,而我国的农民人口将近5.5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口,如何能够在城市当中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这三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能够合理的解决三农问题,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城市化建设都会带来极大的帮助,但就三农问题来说,想要彻底解决,政府仍然任重而道远。
洛克.
分析师:.。
201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