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一直以来都处在比较复杂的状态中,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多次重大“举措”,试图从经济上遏制中国的健康发展。近日,日本继欧美之后正式宣布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什么是市场经济估计只要具有一定学历的人就应该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全部过程。但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因为中国尚未解决国有企业等产能过剩问题”,“日本担心中国的廉价商品大量涌入,与持同样方针的美国与欧盟统一了步调。”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因为资本具有“趋利”本能,所以他们的论据本身就存在矛盾,而这两段话的重点却在“与美国与欧盟统一步调”,从30余年来中日双边的关系来看,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中日贸易从最初的“垂直互补形”趋向于“同位竞争型”,导致日本本国制造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快速下降,贸易差额方向增长。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在竞争中逐渐取得了较高的地位。于是,日本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逐步占据了话语权。
其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中日贸易依赖关系发生巨大转变,中国已经从“拿来主义者”逐渐向“输出源头”转变。首先,日本从中国第一贸易大国逐渐淡出,中国贸易已经遍及全球;其次,贸易差额逐渐逆转,导致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逐渐变强。
其三,日本国内“中国经济威胁论”逐渐抬头。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就有过关于中国经济的大讨论,认为中国经济是一种“威胁”。随着中国制造业变强,极大的威胁到日本制造业的发展,日本国内自身发展又陷入低谷,逐渐导致“威胁论”的扩大化。
从以上三点来看,日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其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日本国内的经济发展较慢,导致自身能力不足,受不得外力干扰;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日本国内的发展。他们这样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同时也是最狠最无赖的招数,恰恰是看准了中国经济的弱点,想要遏制中国的发展,所以我们也必须看到自身的缺陷。
首先,中国经济不可能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依赖人口红利和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以牺牲大量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为代价,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时至今日,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人口红利已经不再,寻求可持续的中高速发展,逐渐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更好的发展壮大。
其次,中国经济整体结构也应当及时调整。日本正式宣布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固然贻笑大方,但“中国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再次,我国市场经济的导向问题。一直以来,中国经济都是遵循“什么贵,就生产什么”、“别人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等规则,没有形成自身的特点特色,也没有自主的意识和头脑,仅仅靠着“趋利”的本性去发展,这样的后果很可能是别人“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最后,要奉劝大家,我们大可不必为了某国的一些言论而妄自菲薄、含恨在心,甚至于迷茫在“我不知道中国该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上。我们应当做的是苦炼内功,创新创造,争取逐渐改造自身的缺点,强化优点,让中国经济发展得更好更优质。由此看来,日本此次宣布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事件,是必须警惕的,不仅是对他国,也是对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