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匯率的話題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只不過和前9年相比,關鍵詞從升值變成了貶值。
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就步入到了單邊升值的軌道當中,2014年伊始,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更是創出曆史新高,並且匯價已經逼近於6元大關,一時間,“破6”的言論此起彼伏,連世界前十大投行也紛紛預測人民幣仍然會在2014當中高歌猛進,使市場相信“破6”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但最終的結果則事與願違,在進入到1月27號以後,人民幣突然出現了近幾年罕見的貶值,兌美元的匯率急轉而下,截止到4月23日,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報收於6.2467,短短的幾個月,其跌幅達到了3%,讓市場大跌眼鏡,同時,人民幣的多頭也蒙受了較大的損失。
人民幣為何會出現貶值的狀況?在未來人民幣將會朝着怎樣的方向發展?這些問號在近期一直是國際經濟部門以及媒體熱議的焦點,因為匯率的問題不僅涉及到我國的宏觀經濟,甚至對世界經濟的複蘇、國際貿易的往來、資本的流動都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同時也會觸動每一位投資者的神經。我們通過下面的文章來解答一下以上的兩個問號。
人民幣為何會出現貶值?答案無外乎兩個:央行幹預以及資本出逃。
先不談央行幹預,如果人民幣近期的貶值是由於資本出逃,則說明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導致外資撤離中國市場,轉投到其他領域。而按照國際收支管理規則,外資境內直投的人民幣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幣並撤離,導致人民幣成為被拋售的對象,從而出現貶值。客觀來說,這種可能性的確存在,但是從個人的判斷來看,雖然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面臨着下滑的風險,但是今年一季度的GDP仍然保持了7.4%的增幅,而縱觀全球經濟,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然是一枝獨秀的,所以只要風險厭惡情緒不大幅上升,資本不選擇避險,那麼中國仍然是國際資本的首選。況且中國政府也在為穩定經濟做着努力,包括投入鐵路建設以及棚戶區改造等等,這些穩定經濟的財政政策會增強市場對於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所以,由此可見,國際資本出逃的假設並不成立。
如果用排除法排除國際資本出逃導致人民幣貶值的可能,那麼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央行的幹預。央行根據國內經濟的變化從而進行幹預匯率的操作其實並不是什麼新聞,在金本位制退出曆史舞台之後,很多國家都進行過匯率的操作。
而從近幾年人民幣的匯率走勢來看,兌美元的匯率單邊升值,人民幣匯率的升高直接扼殺了我國對外出口企業的利潤,這一點央行自然心知肚明,但是之所以久久沒有做出幹預匯率的操作,主要是受制於美國的政治壓力,因為畢竟世界經濟研究的話語權掌握在美國人手里,所以可以通過制造輿論來向中央銀行施壓,並且美國出台了一些列懲治匯率操控國的法案。而這種政治壓力向國際遊資無形中傳遞了一個交易的信號,就是做多人民幣是一個只賺不賠的買賣,導致市場形成了一個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這種強烈預期導致人民幣成為市場追逐的對象,需求的增加進一步推高了人民幣匯率的上升,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所以中央銀行需要等待一個恰當的時機來改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降低人民幣升值給企業帶來的壓力,而今年的2月份就是一個恰當的時機。
回顧今年2月以後的國際大事,就能夠發現烏克蘭的地緣政治問題貫穿了世界各國的媒體,並且已經升級為俄羅斯與美國的政治角鬥,第二次冷戰一觸而發。在這樣的情況,即便央行幹預匯率美國也分身乏術,所以阻力會相對較小。其次,由於經濟轉型的影響,在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階段,政府已經下調了今年一季度GDP的增長幅度,理論上來說,如果經濟有下行風險,匯率會有所貶值,所以在政府下調GDP增長的情況下,就為央行幹預匯率導致人民幣貶值提供了一個理由和隱性的保護。
如果人民幣近期的貶值是央行的傑出之作,那麼人民幣未來會朝着怎樣的方向發展?是否已經結束了長達9年的升值趨勢?
從個人的判斷來看,改變人民幣升值趨勢的難度很大,因為畢竟我國仍然為貿易順差大國,市場利率仍然偏高,經濟仍然能夠保持一個相對較高的增長,所以這三點因素都會導致貨幣升值。當然,人民幣未來的走勢也取決於央行的信心以及和市場升值預期博弈的結果,這更像是一場賭博,如果央行能夠通過一個短期的幹預扭轉市場對於人民幣長期升值的判斷,那麼在未來,人民幣有可能會放緩升值的腳步,但是出現大幅貶值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為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貨幣大幅貶值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危機,97年亞洲經濟危機就是一個最直觀的例子。但如果央行不能通過一個短期的幹預來改變市場的判斷,那麼人民幣近期的貶值會給國際炒家提供一個更低價格買入人民幣的機會,從而造成更大的損失。
所以,由此可見,近期人民幣的貶值是央行炮制的,並且其目的只是通過一個短期的方式來幹擾市場對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並不是希望人民幣從此以後大幅貶值,而從利率、經濟增長以及貿易順差的角度出發,央行短期的幹預很難扭轉市場的判斷。雖然在後市當中,人民幣的升值速度可能會有所放緩,但方向並不會改變。
洛克.
分析師:.。
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