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文化艺术品投资以其高收益、低风险的特点迅速成为投资焦点。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已有迹象表明这种趋势的到来。2009年,中国正值次贷危机,为了刺激经济货币超发,而股市投资回报也相对较低,通货膨胀的预期强烈,其他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也普遍偏低,而文化艺术品增值保值的特点使得文化艺术品逐渐成为投资热点。文化艺术精品高收益的示范效应,使企业家携大量资金进入文化艺术品市场,在中国,大部分投资者还是更为看重艺术品的收益。
根据国内外专家分析推断,文化艺术品市场一个完整周期为8 -15年。当下文化艺术品投资已处于08年历史性底部阶段,在流动性充裕而资产稀缺、优质艺术品供给严重不足甚至下滑大背景下,可以将文化艺术品投资纳入大类配置视野。
参与或不参与,文化艺术品就在那里
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品投资相比,文化艺术品的新趋势是文化艺术品金融化,投资人通过购买金融产品的方式间接进行文化艺术品投资,进入门槛降低,收益高,而且风险相对较小。
但在中国,投资者更多关注其财务收益。这让文化艺术品在中国成为一种资产。房地产在中国也是一种资产,但是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房地产是一个消费品。然而过去十年的现实告诉人们,在中国,房地产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值增值工具,它自然也就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资产选项。
中国文化艺术品金融创新大步向前
2009-2011年的三年时间,中国文化艺术品收藏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买家的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十年前,文化艺术品的主要买家是收藏家和国有博物馆,但从2009年之后,企业家资金、文化艺术品基金就成为购买的主流资金,这就导致很多的收藏家或者国有博物馆因为价格的推高,慢慢变得有心无力,于是逐步淡出这一市场。
到2011年,中国文化艺术品市场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文化艺术品市场。文化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吸引了大量资金的进入,也促成了文化艺术品和金融的对接。很多文化艺术品金融的创新产品在中国出现,像文化艺术品基金、文化艺术品信托、文化艺术品回购等金融模式不断显现。走到今天,中国文化艺术品市场金融创新的步伐远远超过欧美国家。
2014年专业文化艺术品金融报告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欧洲加上美国的文化艺术品基金的数量总和为23支,而同期中国市场为60支。中国文化艺术品基金从管理规模、发行支数都远超欧美;中国各地成立了不少文交所和交易中心,对文化艺术品进行电子化交易,但其实欧美并没有这样的形式,这些都是中国文化艺术品市场的创新。这与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放松金融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文化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量的企业家资金、金融资金的涌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预计未来几年,文化艺术品市场的投资趋势会进一步走高。
长期以来,中国文化艺术品市场的中心偏重于珠宝玉石产品,但就目前的趋势来看,这一特点在中国融入国际文化艺术品市场的过程中将会慢慢进行并继续发展,而海汇商品发售交易中心正是在这种趋势下成立,作为一个资质过硬,拥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团队的交易中心必将引领文化艺术品投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