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滴滴打车,各位都不算陌生,作为当下很火的打车软件,没用过的也听说过。由于价格普遍比的士便宜,而且还能网上预定,对于偏爱方便快捷服务的国民来说,不得不说改变了人们的打车方式,再也不用一帮人围着抢的士了!但近期,滴滴开始被人们嫌弃,甚至有人开口大骂,这是为何?
滴滴首先在北京登陆,当时的竞争对手是受北京市交通局保护的摇摇打车。摇摇打车是北京市第一家政府认可的,合法的,被大多数出租车司机接受的,据有相当规模的,市场占有率绝对第一的出租车叫车软件。滴滴登陆后先是依靠技术优势迅速占领市场。被腾讯收购后依靠腾讯雄厚的资金优势利用平台补贴,奖励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迅速挤垮了所有竞争对手。
滴滴的初衷是打造一款方便大众出行的软件。滴滴成功了。但单纯的为司机和乘客服务已满足不了滴滴的利益,滴滴要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乘客和司机。一家独大的滴滴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所欲为。滴滴巴士,专车,快车,顺风车等等各种巧立名目,五花八门的业务迅速推出。打着互联网创新,共享经济,分享经济的旗号游走于法律的边缘地带。蒙骗乘客,压榨司机,挑战法律。为了自己的利益滴滴已丧心病狂。完全不顾乘客的利益,司机的利益,企业的责任,社会的秩序,国家的法律,道德的底线。
伴随着Uber、神州、滴滴等网络约车的新产业的急速发展,威胁、偷拍、抢劫、强奸杀人等犯罪事件频发。据悉,深圳市3000多名专车司机有吸毒或者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今年3月底,深圳市交通委通报了一组数据:经初步排查,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中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说明网约车自身确实存在弊端。
互联网新经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新业态、新产业的急速发展,相关管理条例的相对滞后才是我们需要担忧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疏于监管,任由其 “野蛮”生长,要使其在规范中发展。网约车服务目前还属于无法可依的情况,所以在允许私家车营运载客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希望交通部门要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坚决打击私家车非法营运的行为。
盛东认为,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路径网络约车市场处于生长期间,问题层出不穷也实属自然。但就目前网约车的舆论困境而言,如果网约车等新业态模式想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存活下去,改革是必然。至于中国的改革发展,也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