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2月13日)亚欧时段国际油价窄幅震荡,美原油1月期货目前交投于52.76美元附近,上周日(12月11日)OPEC与非OPEC产油国达成了十五年来首个联合减产协议,提振油价上涨,那么,后市油价何去何从?这七大风险因素将决定后市油价走向。
七大风险因素决定后市油价走向
尽管目前各大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但产油国不严格服从减产条例的先例,以及美页岩油产商卷土重来的预期将成为未来油价面临下行风险的关键因素。不过实际上更多。金玫瑰认为以下七大因素将决定后市油价走向:
1、产油国会否遵守承诺
总体而言,OPEC和非OPEC产油国并没有坚守承诺的良好记录。事实上,油价上涨通常会激励这些产油国再次增产。
沙特前石油部长Ali al-Naimi表示,提升油价,减产是唯一的方法,但不幸的是,在这个问题上,造假并非新鲜事。俄罗斯减产目标是30万桶/日,但从过往的经验看,他们可能不会说到做到。
2012年至2015年,OPEC将产量上限设置为3000万桶/日,但实际原油产量一直高于这一水平。2015年12月OPEC决定“维持”这一上限,但当时实际产量已接近3150万桶/日。
根据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称,非OPEC的减产承诺完全是“自愿”的,并没有正式的机制来检测他们是否遵从,或惩罚那些违背承诺的国家。
2、沙特是否增加闲置产能
尽管沙特表态削减的原油产量将多于先前承诺的48.6万桶/日,但不只一位分析师指出,沙特将努力增加闲置产能。
WTRG Economics的能源经济学家威廉姆斯(James Williams)表示,沙特减产的越多,对那些没有遵守承诺的产油国的威胁就越大。因为这给沙特提供了提升闲置产能的空间,之后沙特可能利用闲置产能挤压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
3、减产或只是玩儿的“数字游戏”
分析指出,许多非OPEC产油国实际上并没有同意削减产量,而同意减产的非OPEC产油国则并无如预期一样大幅减产。阿曼,一个月前表示将会减产7.5万桶 /日至10万桶/日,但却仅仅同意减产5万桶/日。此外,墨西哥等国的减产量,实际是产量的自然下滑,如果与OPEC公布的2017年各国产量预估来计算,实际上并没有减产。
如果以2017年各产油国的产量预估来计算,这一次非OPEC产油国的减产幅度实际在25万桶/日至30万桶/日,这比OPEC预期的60万桶/日少了一大截。总的来说,许多非OPEC产油国的实际减产量都比预期少。
4、减产的起点高
高盛的分析师们表示,11月OPEC和俄罗斯原油产量均创纪录新高,12月产量可能还会继续增加,因所有国家都“踩足了油门”在减产协议实施前加紧增产,这意味着2017年1月料从更高的水平上开始着手减产。
5、全球原油需求是否下滑
未来油价走势还得看,在油价逐步回升的背景下,全球需求是否下滑。
6、美国页岩油产量是否大幅增加
目前市场担心,油价回升将促使美国页岩油商大幅增产,过剩产量卷土重来。
7、尼日利亚、利比亚、伊朗产量逐渐回升
成员国尼日利亚和利比亚得到豁免权,不参加此次减产,因此前地缘政治冲突造成产量中断。
[table=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