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蹊理财
自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达成了近八年来的首份减产协议。这一油市历史性的事件背后,无数原有的市场格局也正悄然发生着颠覆式的转变。而当外媒盘点这一事件后的赢家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向了中国。
隔夜彭博社和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双双发文表示,尽管OPEC的减产协议才刚刚签署,但中国或许已经注定将成为这份协议下的大赢家——因为此份减产协议不仅将会给受到低油价重创的中国石油行业带来救生索,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更快地摆脱对沙特原油的严重依赖。
历史上,中国对于大宗商品供应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依然保持警惕。在以往沙特和安哥拉石油供应占比中国份额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中国的能源进口受制于这两个国家。因此,俄罗斯及伊朗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变大,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如OPEC能成功执行达成的减产协议,则预示着中国购买外国石油的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此外,减产协议或许有助于抑制中国国内石油产量近来的跌势,从而保住能源产业的工作岗位。
中国对OPEC以及能源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也是一个大型产油国,这意味着该国极易受到2014年以来撼动市场的石油供应过剩局面影响。OPEC周三达成减产协议,称将削减近120万桶/日的产量,推动国际基准油价飙升至50美元/桶以上。
尽管围绕协议执行效果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如果协议一旦落实,沙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就可能被伊朗及其他OPEC成员国蚕食。根据协议,沙特的减产负担最重,达48.6万桶/日,这可能会为其他国家大开抢夺中国市场份额的方便之门。
沙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出现下滑。目前沙特石油在中国全部原油进口中的占比约为14[%],而五年前这一比例接近20[%]。从很多方面来看,55-60美元/桶的价格范围对中国来说是很理想的。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如果减产协议有效,未来几个月油价最终会朝这个价位区间迈进。
一方面,油价升高将减少中国国内油田的损失,而油田损失已使得中国国有能源企业的总体利润下滑,最终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与此同时,油价温和回升意味着中国从海外进口原油的成本仍将远低于油价逾100美元/桶时的水平。这对担心资本外流的中国政府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然而,OPEC打算减产之际,中国明年的石油进口增长很可能也会放缓。分析人士表示,中国需求对全球油价来说是个关键的决定因素,意味着如果没有减产协议,导致石油市场低迷的全球石油供应过剩情况只会加剧,这将进一步加大OPEC采取行动的紧迫性。
中国对于欧佩克以及能源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也是一个大型产油国,这意味着该国极易受到2014年以来撼动市场的石油供应过剩局面影响。目前,中国已经将石油需求增长的接力棒交给了印度,尽管算上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方面的增加,可能这一数据是增加的。但是在过去逾1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明显陷入了停滞。
言蹊理财温馨提醒: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期待成为您最贴心,放心的理财分析师。
撰写人:言蹊理财。在线咨询指导QQ2722155063。唯一v信yanxilicai。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