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就在欧佩克维也纳会议前夕,情况还是很不妙的,不得不说减产协议的达成确是意外之喜。路透称,促成协议的最大功臣非普京莫属,而最后一刻生事的伊拉克也无法对抗大势。
据路透社周五(11月2日)报道,在说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内部伊朗与沙特这两大死对头搁置分歧、促使OPEC与俄罗斯达成15年来的首份协议这件事情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功不可没。
OPEC及非OPEC消息人士称,在周三维也纳会议之前,普京、沙特阿拉伯副王储萨勒曼、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及总统鲁哈尼在关键时刻出手干预。而普京作为沙特与伊朗之间的中间人发挥了关键作用,表明自一年前以军事干涉叙利亚内战之后,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这一切要从9月说起。当时普京与沙特王子萨勒曼出席在中国杭州举行的20国集团(G20)会议,两人在会议间隙举行了会晤,同意开展合作,帮助国际油市缓解供应过剩。因供过于求,油价自2014年以来下跌了一半以上,俄罗斯与沙特政府的收入都受此拖累而大减。尽管两国在叙利亚内战问题上存在巨大的政治分歧,但财政困难使令双方不得不搁置争议。一名听过讨论情况简报的俄罗斯能源业消息人士表示:
“普京需要这项协议。就这么定了。俄罗斯企业将必须减产。”
随后,在9月的阿尔及利亚会议上,OPEC原则上同意减产,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但各个国家需要分别做出承诺,才能在周三的维也纳会议上确定最终协议。此前几次OPEC会议都未能取得成果,就是因为该组织实际领导人沙特与第三大产油国伊朗之间存在争执。伊朗长期认为,OPEC不应该阻止其恢复制裁期间所损失的产出。
最大功臣非普京莫属
在维也纳会议召开前夕,情况并不乐观。沙伊两国的OPEC谈判代表在会议前夕争执不断,沙特王子萨勒曼屡次敦促伊朗应参与减产。后沙特政府也似对达成协议的热情减退,威胁称若伊朗不能参与减产,沙特将提高产量。
不过,通过普京的游说,沙特觉得只要不被外界认为自己对伊朗做出过大让步,那么它可以承担较大的减产份额;只要伊朗不将协议大肆渲染成对沙特人的胜利,协议就有可能达成。
普京与伊朗总统鲁哈尼的通话为此扫清了道路。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身边的消息人士透露,鲁哈尼在与普京通话后,同石油部长赞加内一道向哈梅内伊请示批准。消息人士称:
“在会议中,哈梅内伊强调坚守伊朗的红线至关重要,即不屈服于政治压力,不在维也纳会议上接受减产。但赞加内详细阐述了他的策略,并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批准。大家认为政治游说很重要,特别是与普京先生的斡旋,然后是最高领导人的批准。”
周三,沙特同意承担最大的减产份额,用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的话说,沙特接受“大幅减产”。而伊朗则获准小幅增加产出。几名OPEC代表说,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在会议期间保持低调。会议结束后,通常比较好斗的赞加内避免了发表任何可能被解读为宣告战胜沙特的言论。他对伊朗国家电视台表示:
“我们的立场是坚定的,鲁哈尼与普京之间的通话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通话之后,俄罗斯同意支持减产。”
伊拉克最后一刻生事
但是,OPEC果然还是熟悉的那个OPEC——最后一刻总会发生有可能断送协议的争吵。而这一次,节外生枝的是伊拉克。在部长级谈判进行之际,OPEC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坚称,由于与伊斯兰国作战带来巨大开销,无力承担减产。
然而,面对来自其他OPEC国家要求其为减产做出贡献的压力,伊拉克石油部长阿鲁艾比也不得不当着同行的面拿起电话,请示总理阿巴迪。一名OPEC消息人士称:
“阿巴迪说,‘让协议达成吧。’然后减产协议就达成了。”
今日是非农,对于市场来说,特别是贵金属市场将是很大的冲击,如果不想错过利润,可以关注百川纳金!
文/百川纳金
魏/bcnj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