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就在说,要警惕OPEC减产是噱头,未曾想竟是一语成谶。OPEC果然出了幺蛾子,减产协议如今已是几近破产。
OPEC原定于周一与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国举行专家级磋商,但由于沙特退出这次次会谈,因OPEC内部尚未就如何实施原油减产达成一致,沙特希望首先在OPEC内部达成共识。本该在今日举行的临时会议取消。
另,周日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首次暗示OPEC不一定要减产。据沙特媒体Asharq al-Awsat报道,法利赫称:“我们预测2017年需求将恢复,到时油价将稳定,不必OPEC干预。我们并非只有减产这一条路,我们还可以依靠消费恢复,尤其是美国。”
沙特的意外早已有迹可循。但也不算什么,OPEC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沙特一家造成的。
1、豁免:
利比亚和尼日利亚这两个国家国内情况不稳定导致产量波动较大,且当前产能与潜在产能差距也非常大,所以被OPEC豁免参与减产。然而,仅仅豁免这两个战乱国家还不足以让“四分五裂”的OPEC达成一致协议。刚刚从制裁“笼子”里放出来的伊朗,一直以来是OPEC达成冻减产协议的一大障碍。伊朗的原油产量自今年一月份解除制裁以来,还处在恢复的过程中(从一月的337万桶/日恢复到四月的350万桶/日),自然不会接受冻产。
但到10月时,伊朗产能已快速恢复至392万桶,已非常接近制裁前水平。此后OPEC称接受伊朗将产能冻结在392万桶,即10月份水平。也就是说伊朗继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之后,同样也获得了减产豁免。
除了伊朗,还有另一个“嗷嗷待哺”的产油大块头——占总产能15[%]的伊拉克在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也直接或间接地加入豁免队列。由于伊拉克目前穷到只剩石油,95[%]的开支全靠石油收入,所以伊拉克也在以抗击境内的IS势力为由,要求进入豁免的行列。
2、假减产:
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等产油国产油量因季节性因素,夏季之后本来就会下降约30万到50万桶之间。然而,沙特和他的“小伙伴们”也像沙特一样,夏季过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降低产能,而是将产能继续维持在了历史高位 ,为后续减产协议做准备。所以即便协议达成,也只是沙特和小伙伴们为大局做出减产牺牲的姿态罢了。
利比亚、尼日利亚和两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产量水平,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等“牺牲”的是本该就在夏季过后及国内需求下降后就下降的产能。所以整个所谓的协议更像是一场做给市场看的表演,因为不管协议存不存,实际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当然,协议达成后还有一个俄罗斯的态度看似也极其重要。但俄罗斯为了配合“表演”,也采用了与OPEC相同的策略:在冻减产协议前将产能拉到了极限和历史最高水平。
总而言之,OPEC减产协议不过是一场闹剧罢了。
对投资(原油、沥青、白银)感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公众号“每日现货指导”,获取更多投资实时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文/悠扬话金/V信youyanghj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