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消费预期受挫
以消费驱动为主的美国经济向来对就业市场高度关注,非农就业情况的好坏不仅是衡量美联储加息与否的评判指标,而且也关乎原油消费前景的兴衰。可以看到,最新公布的美国9月非农就业数据不尽如人意,人数增加只有15.6万,创今年5月以来的最小增幅,并且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增加17万人。同时,失业率升至5[%],也创5月以来新高。由于美国对原油的消耗量在全球数一数二,就业人数增幅萎缩势必减少该国民众的收入水平,从而压缩市场对能源的消费,不利于油价回升。此外,目前正处于北美夏季出行高峰季结束、冬季取暖用油期尚未到来的阶段,原油需求转入暂时的低谷期。因此,偏弱的经济数据和季节性消费淡季影响均会对未来油价继续上行形成掣肘效应。
冻产协议备受质疑
尽管9月底被市场普遍不看好的欧佩克产油国会谈最终达成了初步冻产协议,促使油价大涨,但是该协议的内容和影响力却备受市场质疑。其一,产油国存在“分裂”的风险。从达成的协议内容看,虽然欧佩克组织将原油总产出限制在3250万—3300万桶/日,但是对于限产周期、各产油国配额等细节则未落实。目前来看,具体细节可能会在11月底维也纳正式会议上讨论确定,但是很多投资者担忧一旦涉及产油国产量额度问题时,暂时“万众一心”的局面很可能会因为配额分割不公而产生矛盾,最终又重演“分崩离析”的结局。
其二,“高位冻产”的发挥作用有限。在本次冻产会议前夕,中东主要产油国的原油产量都已经达到或接近其历史峰值,而俄罗斯眼下的原油供给量也超过前苏联时代的顶峰。据外媒调查,欧佩克9月原油产量继续环比上升17万桶/日,至3375万桶/日的纪录高位。换言之,此种“高位冻产”协议即使达成,对于改善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意义已经不大,只能从短期心理层面对油价起到推动效应。
其三,投行机构普遍不看好油价上涨。虽然目前欧佩克达成冻产协议,但是其自身产量却依然处于攀升态势。多数华尔街投行机构认为,在年底之前,国际油价仍将维持在50美元/桶下方,而整个2017年油价将无法冲破60美元/桶。从上述三大潜在风险来看,未来油价很难获得继续上行的动力,反而存在较大的利空隐患。
美国库存居高不下
近期,国际油价大幅走强除了冻产因素提供的利多支撑外,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大幅回落300万桶至4.9974亿桶,也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原油强势的基础。不过,投资者仍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在过去的一个多月,美国原油库存大幅下降2600万桶,降幅达到5[%],但是总量依然处在本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较过去16年来库存均值3.280亿桶高出52.36[%]。因此,高库存的压力依然是未来油价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困扰。
综合以上分析,面对荆棘遍布的上行之路,原油显然缺乏足够的动力来“排除万难”。笔者由此认为,国际油价攀升至50美元/桶附近面临较大的抛空压力,未来存在止涨转跌的风险。
文吕伟泽 V信(lwz017)专注财经原创,懂的语言解读国际经济宏观大势,大宗商品行情走势分析。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