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减产,口号虽响,行动却令人大跌眼镜。闹剧一出接一出,就是始终不能达成统一,今儿个这个同意了,明儿那个又闹起来了。作为一名分析师,我至始至终都觉得自己在看一个笑话。
回顾油价近日走势,虽受产油大国释放的减产信号影响,从上周一的近期最低点42.2美元一路逆袭反攻至49美元之上,却始终未能强势破位50美元关口。如今虽然依然徘徊在高位48美元附近,但却也是站立不稳,随时可能跌至谷底。看看这些产油大佬们都干了些什么?
俄罗斯最近几个月一直强调,不管OPEC最终达成何种限产协议,它都更青睐冻产而非减产。重要关头之际,OPEC越发觉得俄罗斯可能是认真的。虽然俄罗斯谈论的是冻产,可沙特及其海湾盟国自认为,如果OPEC达成减产,俄罗斯最终也会加入减产。多个OPEC成员国坚持认为,要想达成缓解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计划,俄罗斯必须减少供应。OPEC部长会议下周就将在维也纳举行,而俄罗斯减产的前景似乎愈加渺茫。
11月28日OPEC和非OPEC产油国将举行专家级别讨论会,上述分歧必将导致冲突发生,会议结果或将决定最终协议能否诞生。熟悉会议安排的人士表示,俄罗斯、阿塞拜疆和墨西哥都将参加,而有些参加过此前会议的国家将不出席,包括阿曼。如果俄罗斯和其他非OPEC产油国回避减产,沙特也可能打退堂鼓。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周三表示,将派出代表团参加下周一与沙特和其他产油国的会议,但尚未接到出席11月30日OPEC大会的邀请,而且目前决定是否接受(邀请)还为时尚早。
沙特和其他OPEC成员国很可能误会了俄罗斯。俄罗斯从来没有明确排除减产,只是说倾向于将产量冻结在当前1120万桶/日的纪录水平,但克里姆林宫最近在公开场合发出的讯号则更加强硬。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周日在APEC利马峰会后表示,俄罗斯再次确认已经做好将产量冻结在当前水平的准备。一些OPEC代表对此无比乐观,但并没有排除俄罗斯减产的可能。
此外,虽然嘴上说冻产,但俄罗斯还是一直在增产。自9月以来,俄罗斯的原油日产量又增加了50万桶。其实除了俄罗斯的不妥协之外,OPEC现在的问题也已经够多的了。本周在维也纳的初步会谈中,各产油国没能达成产量配额,给协议留下了最大的障碍,如何对待增产大国伊拉克和伊朗要到下周会议才做定夺。不过伊拉克总理Haider Al-Abadi周三称,该国将承担起OPEC在9月份为该国制定的减产责任,以便与OPEC一道致力于降低全球石油供应和支持油价。伊拉克态度的转变或许消除了其中一大障碍。
俄罗斯和其他非OPEC成员不希望在具体细节出台前做任何评价,将采取“观望”态度,以免破坏谈判。非OPEC产油国的这种犹豫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今年年初的时候,沙特就是因为老对手伊朗的不参与而扼杀了冻产协议,令投入了大量政治资本的诺瓦克空手而归,也令俄罗斯的石油巨头们更加怀疑与OPEC合作的可行性。
尽管市场目前对于月底的OPEC减产协议抱有希望,但笔者认为达成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因此油价后市依然承受巨大的下行压力。
本文由瑾少摸金(微信jsmj518)分析师团队独家策划,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内容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套单锁单操作不理想可与本人沟通交流。
文/瑾少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