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看風雲,世間紛擾如幻影;醉翁之意不在酒,霸金之道僅存心。大家好,我是霸金老師,相信大家都有所關注,近年來,中國所持美國國債規模降至4年來最低水平,因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動用外匯儲備來支撐人民幣匯率。
回顧美國財政部早期發布的數據,中國9月份持有1.16萬億美元美國國債,是最大的美國國債外國持有者,但比前一個月減少了28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32.437億)。
日本所持美國國債為1.14萬億美元,環比下降76億美元,連續不斷在減少。沙特所持美債則連續八個月減少,降至894億美元。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從最高點4萬美元減至3.12萬億美元。
這樣的趨勢隨着時間推進將進一步加快,並有更多的追隨者。中國持有的國債一度達到近1.22萬億美元。沙特阿拉伯似乎也開始不斷拋售美國債券,連續也在縮減,達到965億美元。
相反,日本——繼中國之後美國的第二大債權國——7月買入了近70億美元國債。日本持有的美國國債因此而增加至約1.15萬億美元。 美國金融分析師吉姆·里卡茲看到了這其中的趨勢:尤其是中國試圖拋售美國國債,同時將很大一部分流動資金投資到實體黃金上,目的是在適當時候令得到黃金支持的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能夠站穩腳跟,成為世界主導貨幣。
到某個時候,所有的大債權人都會開始拋售美國國債,因為它們想避免成為最後一個持有此類債券的人,如果美國因為加息而面臨失去償還能力或者說出現超級通貨膨脹的話。眼下美聯儲將負責讓美國的銀行加大買入美國國債的力度。
翹首以盼多日的“利率鞋子”終於落地,讓全球經濟大幅減少了不確定性,但山雨欲來風滿樓,有些敏感的地區早在這一決議公布之前就開始躁動起來。 據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減持了220億美元美債,減持規模為近三年來最大,而這已經是中國央行連續減持美國國債的第四個月份。
令美聯儲擔憂的是,這一拋售行為似乎不止央行一家,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里,海外央行瘋狂拋售美債,規模達到了3430億美元,刷出紀錄新高。美國市場人士傾向於相信,中國央行大舉減持美債是為將來支撐人民幣匯率而做準備。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會動用多大體量的外匯儲備來支撐人民幣匯率另分析人士擔憂。
然而大家都明白,美國人沒有存錢的習慣,花的錢基本都是預支的,來源就是美國的國債。而中國曾經就是美國的第一債權國,基本上可以說就是中國人在存錢給美國人花。雖然許多中國人都抱怨買了太多的美國國債,中國仍一再增持着美國債,而美國則是在抱怨“借了中國太多錢”的同時,又不斷的派出要員,遊說中國購買更多美國債。
隨着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經濟在國際地位上占着舉足輕重的位置,中美之間的經濟戰爭現在愈演愈烈。中國這次對不像往常一樣坐以待斃,而是主動出擊直接命中美國“要害”。從2014年始,北京方面一次性就減持了25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接着就到9月份又是800多億美元,接二連三的找機會拋售,到今年的7月份之前,共計拋售了1萬多億的美國國債,成功將第一美國債主的名頭甩給了我們的“好鄰居”日本。
今非昔比,美國國債不再被人們看成是避險天堂。不只是中國,全球央行都在加速拋售美債。僅次於中國的美債第二大海外持有國,日本則減持了106億美元,持債規模縮減至1.14萬億美元,為三個月來首次減持。沙特連續第七個月減持,至930億美元,此外,外國央行在美聯儲托管賬戶中持有的美債規模大跌了223億美元,總規模降至2.805萬億美元,刷新2012年來的最低點。
下面統計各國拋售美債的目具體數據如下:
中國持有1.19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下降337億美元
比利時持有1570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增加26億美元
俄羅斯持有875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下降7億美元
日本持有1.14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下降106億美元
開曼群島持有2642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下降1億美元
沙特持有930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下降35億美元
外資淨賣出美國國債248億美元
外資淨買入美國股票27億美元
外資淨買入企業債券228億美元
外資淨買入機構債券296億美元
與此同時,因原油價格跌宕起伏、在各國不出台有效財政政策的情況下,如果美聯儲判斷錯誤決定加息,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引發意想不到的風險,股票等風險資產將被拋售,美國經濟甚至可能陷入恐慌狀態。如果出現這種局面,世界危機將再次席卷全球,而美國將徹底輸掉底褲。
在美國經濟受到中國拋售國債等狀況影響,想靠日本的時候,卻不曾想,日本已沒有羊毛給他剪。不僅如此,日本還反手跟上了中國腳步開始了拋售美國國債的旅途。
那麼霸金老師認為,當下在美國走下坡路的同時,中國這顆東方之星正在冉冉升起。再加上日本反水美國,還有什麼能阻擋中國前進的腳步,加上大嘴的一貫作風,霸金老師看來,指不定又冒出哪些可笑的左手右手慢動作呢,你們說呢?
(筆者是一位經濟研究者,同樣也是一位現貨理財分\析師,工作額外之餘略有投稿,對天然氣、原油、瀝青及外匯、股票、現貨銅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你我有緣微信/QQ:525573612,筆者創作不易,歡迎轉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