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瞬息万变,具体进场点位关注纵横揽金,更多美原油、天然气、白银操作策略及具体进出场点位与中长线布局方案可加纵横揽金本人交流(V.信:ZHLJ567)
11月07日讯,尽管美国大选将成为本周全球最出风头的事件,投资者或许还需要花些时间仔细研究下中国的关键经济数据,对中国正在好转的经济做到心中有数。
虽然经济学家对于中国贸易数据的解读意见不一,但人们普遍预期中国消费和生产率都会扩张。
这个世界最大出口国将于周二(11月8日)发布10月份贸易数据,一些经济学家预测10月份进口数据将好于前几个月。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和刘昌(Chang Liu)最近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大多数指标都显示,中国国内需求依然在改善,进口量也会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近期的上涨。”
凯投宏观还预计中国的进口将回归到正值区间,较前一年增长2[%],但出口将同比下降7[%]。
9月份的贸易数据明显低于预期,以美元计算出口下跌10[%],不过所幸进口仅下滑1.9[%],带来41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依然相比前一年减少了29.5[%]。
“本月出口突然反弹似乎不太可能,但发达市场的强劲增长……至少可以阻止出口进一步下滑。”
然而巴克莱的经济研究单位却不太乐观,星期五在一份报告中说,他们预测由于基数效应中国的出口同比下降6[%]。普遍一致的预期出口跌幅为5.8[%]。基数效应指的是上个月异常高或低的通胀结果对本月出口数据的影响。
另外,周三(11月9日),中国将公布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经济学家上周五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消费者价格将再次回升,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上涨”。
经济学家还补充道,“也就是说,随着能源领域通货紧缩消退、房地产市场走火,非食品通胀也显示出了上行的压力。”穆迪分析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将上升2.1[%],与一致的预期相符。
大多数经济学家还认为通胀压力将在生产者价格中显现。
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在周五的报告中称,“PPI的上扬可能是受到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这将进一步积极影响工业利润。”
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称,9月份中国整体钢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3.6[%],同一个月煤炭价格也获得三年来首次较上年同期正增长。澳新银行研究预期中国10月份PPI上涨0.8[%],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1[%]的增长。
寄语:成功的交易=严格的心态控制+正确的资金管理+过硬的技术功力。再次提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单务必带好止损,控制好风险是盈利的前提。
文/纵横揽金(指导V信-Q:90575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