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国谘商会公布了最新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10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1.2,大幅低于上个月的80.2,同时也低于预期的75.0。该数值为六个月来最低值,环比跌幅创两年来新高。
另一方面,美国9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月率意外下降0.1%,为自4月份来首次下降,预期+0.2%,前值+0.3%;年率0.3%是近四年来最小升幅,预期+0.6%,前值+1.4%。
上述两个数据进一步确认了美国经济放缓的势头,以及通胀温和,对于美国政策制定者们来说,退出QE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通胀要增长的足够快,而生产者物价的放缓使得美联储维持量化宽松政策不变进一步获得了支持。
而CNBC公布的10月调查也显示了这一点,受调查的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预计,美联储在明年4月前料维持每月850亿美元资产购买。从受访者的预估均 值来看,财政僵局拖累美国四季度经济增长0.3%,今年美国经济增长1.9%,不及年初预期的增长2.7%那么乐观。他们对明年经济增速加快仍抱有希望, 预计明年GDP同比增长2.5%。
数据公布后,美元快速跳水,但随后部分投资者了结了空头仓位,以防备周三美联储决议中所可能出现的意外,促使美元指数重新走强。
美联储维持宽松政策不变的预期,缓解了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贬值压力,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从9月份以来就反弹了9%,这使得新兴经济体有机会集中精力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
昨日,印度央行连续第二个月上调了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7.75%,符合市场预期。印度央行称,这一决定旨在应对不断加剧的通胀压力。尽管经济增速放 缓,但印度通胀率却居高不下,9月印度消费者价格同比上升了9.84%,逼近10%。此前卢比的大幅贬值导致印度的原油等能源商品进口变得更为昂贵。
由于印度同时面临通胀、经济放缓和货币贬值的多重问题,目前货币政策已经失灵,降息将推升通胀,而加息将伤及经济增长。根据丁伯根法则 (Tinbergen’s Rule),一个政策工具只能实现一个经济目标。面临多个经济问题的印度只有引入其它结构性的改革政策方能破解目前货币政策的难题。比如:在加息抑制通胀 的同时,放开民间资本和外资的投资限制,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ICICI Securities Primary Dealership Ltd.孟买经济学家Prasanna Ananthasubramanian在声明发布前说:“印度央行正在严肃对待通胀。整体的借贷成本已经上升,这会伤害经济增长。”
印度央行行长Raghuram Rajan在声明中说,央行将密切监督通胀风险,同时留意经济增长动力。世行本月估计,在截止明年3月的本财年,印度GDP增长率仅为4.7%,大大低于前一次6.1%的预期,为10多年来最慢。
今天重点关注美联储公布议息决议,美国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以及德国10月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