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原油市场,不难发现悲观的油价再次回归,面对即将到来的维也纳会议能否拯救油价?
1.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三(11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442万桶,为EIA开始统计库存数据的34年来最大增幅,至4.8258亿桶,这令之前美国石油学会(API)公布的930万桶的增幅也黯然失色,市场预估为增加101.3万桶。此前EIA原油库存连续两周录得下滑。上周美国原油进口增加199万桶/日,至859万桶/日,创下2012年9月份以来最高。美国原油交割地库欣库存增加8.9万桶,至5845万桶,结束连续三周下滑势头,增幅为9月30日当周以来最大。此外,上周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增加1.8万桶至852.2万桶/日,连续三周增长。
2. 俄罗斯能源部周三(11月2日)公布数据显示,俄罗斯10月石油产量较9月上升了0.1[%]至1120万桶/日,创下了后苏联时代的最高纪录。这样持续增产无疑加大了市场的供应过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油价正在进入季节性低迷时期,各大产油国日益剧增的石油产量无异于火上浇油,再次助推油价下行。也加大了市场对OPEC能否在本月底举行的正式会议上最终确定减产协议的怀疑。
3.最新消息是,连沙特也要放出大招了,据摩根大通近期发布的报告称,到2017年下半年,沙特关注的焦点将重新聚焦到提升产出上来,跟多财经资讯观,主卫心工种好“火云点金”,因该国离开美国这样的传统市场并优先考虑亚洲上升的石油需求。报告表示,“我们相信沙特将积极通过使其产量朝着1200万桶/日的目标迈进,来填满至多高达150万桶/日的潜在全球供应赤字;供给不足主要因非OPEC供给的消耗。”
4.需求逐渐降低减弱了冻产协议影响
虽然临时的限制减少了石油需求,但是从9月中旬开始,这些影响会逐步消退,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再度复苏;与此同时,除中国外的亚洲非经合组织国家也显示出石油需求复苏的早期迹象,比如泰国的汽油和柴油强劲增长,一再创新高;而炼油厂进入秋季维护也将帮助消除成品油过剩的局面。
更有趣的是,所谓的“冻结产量”协议是在全球两大主要产油国——沙特和俄罗斯已经达到最大产能的情况下达成的。换个说法,就算不冻产,放任沙特和俄罗斯继续增产,他们也没有增产的能力了。“冻结产能”协议开始实施。但是尽管欧佩克真的冻结了产量,但是欧佩克的原油出口量却没有任何限制。但是我们都知道,事实上是,欧佩克成员国国内的原油需求越低,欧佩克出口的原油就会越多。
笔者认为,冻产不可否认已经成为泡沫,而就目前的国际局势看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产有些天方夜谭!!!
文/火云点金